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木大木大木大

2019-12-05

‘平臺啟動器’真的出現(xiàn)了。

    我并不看好GOG 2.0的未來。

    這段時間我體驗了CDPR的GOG平臺2.0封測,雖然認識到他們宣傳標語“一站連通你的所有游戲和朋友”所立足的思路,但就我的使用體驗來看,這個思路在未來是否能夠成功確實是個未知數。

    GOG的誕生早在2008年,全稱為“Good Old Game”。早期的GOG致力于發(fā)行少見的經典老游戲,后來隨著影響力逐漸提升,一些新游戲逐漸也被放上了貨架。但平臺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5年一款游戲的誕生,GOG的名氣才達到一個高潮。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2015年的《巫師三:狂獵》成了當年玩家們的難忘回憶,隨之而來的是對母公司CDPR和其平臺GOG的關注。雖然很多玩家都在Steam接觸到這款游戲,但因為后續(xù)CDPR被玩家戲稱為“將巫師四當DLC賣”的“良心”舉動感動了玩家,有些玩家甚至下載GOG平臺再次購買游戲獻出一份小小的支持。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可高潮來的快,去的也快。轉瞬間,GOG平臺又漸漸消失在人們眼前。

    整個線上游戲商店市場逐漸被EA的Origin、育碧的Uplay、暴雪的戰(zhàn)網和B社樸實無華的Bethesda啟動器瓜分,他們共享著很大一批游戲玩家,但要是各論各的,誰都比不過Valve的Steam。

    但Steam今年的日子也不好過。先有游戲平臺新貴Epic輪番挑釁,后有R星透露自立門戶野心的自家平臺Rockstar Games Launcher。今天,當人們都把目光投向Epic與Steam關于“獨占”的斗爭時,波蘭蠢驢和他的GOG卻開始了2.0版本測試。

    “一站連通你的所有游戲和朋友”,CDPR放出了狂言。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在我使用早些年因為《巫師之昆特牌》注冊的賬號登陸GOG后,他們“一站連通你的所有游戲和朋友”野心的思路展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而我首先關心的是GOG2.0到底支持哪些平臺。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2.0版本支持的平臺分為兩大類——官方賬戶連結和社區(qū)合集。“官方”只有GOG和Xbox live,“社區(qū)”支持的平臺明顯更多,Epic、Origin、PSN、Steam和Uplay都在其中,另外,還給玩家提供了github自行下載插件綁定更多平臺的可能性。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雖然看上去支持的平臺很多,但綁定賬號的過程卻并不順利。賬號綁定后會有一定概率出現(xiàn)“未連接”或“離線請重試”。在我反復嘗試幾次后,大量不同平臺的游戲終于被悉數導入,但不知是國內網絡原因還是平臺服務器問題,游戲數據導入的速度并不快。

    我同事銀河老師有著四千款庫存的Steam賬號,導入數據的過程十分不穩(wěn)定,后臺運行了大約一小時才順利導入。但這是“特例”,一般人都不會有他那么多游戲,當我換回自己幾十款Steam游戲的賬號時,導入數據就只花了一分鐘不到,十分流暢。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成功導入幾個平臺的游戲后,GOG平臺詳細的游戲分類、排序功能讓我感到有些驚艷。玩家可以依照發(fā)行時間、制作團隊、評分(本地)、平臺、是否已安裝等規(guī)則自由組合,這些詳盡的篩選項對有些整理強迫癥的我確實幫助很大,而單個游戲的屬性查詢和可自定義圖片更是讓我“一本滿足”。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主界面可自定義元素不算少,玩家可以自定義游戲封面以及點開后的背景圖,這樣一來想必未來會出現(xiàn)很多樂此不疲裝點主頁的“帶藝術家”。不過因為自定義目前僅限本地,玩家并沒有類似Steam個人空間的線上可裝扮頁面,點開好友資料只能在統(tǒng)一的界面查詢到游戲記錄,所以很大程度只能“孤芳自賞”。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外觀之后就是重要的社交信息。位于主界面的“動態(tài)”可以觀察到好友的游玩記錄,按照日期和時長劃分,也有小圖標顯示歸屬平臺。但時長顯示的并非“X某在X日游玩X游戲X小時”,而是好友該游戲總時長的累計,這點并不算詳細。

    記錄玩家游戲經歷的除了總時長還有含金量更明顯的“成就”系統(tǒng),而GOG2.0確實整合了各大平臺的成就系統(tǒng)便于玩家查詢。在游戲詳情的“我的進度”頁面中,平臺成就完成狀態(tài)和稀有度都會有所顯示。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這點方便了玩家統(tǒng)一成就記錄,減少打開每個平臺的繁瑣,也更方便和朋友分享自己在主機平臺上類似“白金”的成就記錄,但實際上幫助并不大,因為當你想查看朋友的游玩記錄,你必須加上他GOG平臺的好友。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是的,雖然玩家可以綁定大量平臺賬號來同步游戲,但好友可不會跟著過來。你想要在好友排行榜里看他們的游戲記錄,必須得加上他們的GOG好友(他們得有),否則就只能做個孤家寡人。不過綁定賬號后我被推送了自己Steam好友的gog賬號方便添加(其他平臺尚不清楚),還算的上有些人性化。

    不過即使加上好友你也只能看看他的游玩記錄,GOG的社交系統(tǒng)在2.0版本中沒有任何改變,說的好聽叫簡潔,說得難聽就是簡陋了。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要不是我曾經在GOG打昆特,現(xiàn)在可能一個好友都沒有

    說他簡陋不是毫無原因,好友系統(tǒng)只能顯示好友在線與否,并不能看到“正在XX游戲中”的詳細狀態(tài)。而聊天欄也過于粗糙,只能打字和發(fā)送輸入法自帶簡單表情,連一個完整的聊天系統(tǒng)都沒有,更不用說其他家逐漸發(fā)展起來或已經成熟的語音、社群等功能。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2.0的搜索功能確實不錯,游戲庫的搜索并不限于GOG平臺,背后有一個海量的數據庫支撐。例如當我搜索“Pokemon”,會顯示出各個世代一共三十條搜索結果,在PC平臺查詢到老任游戲的體驗確實不錯。但弊端也有,當我點進某款游戲,顯示出的只有簡單的圖文介紹(英文),并無任何平臺歸屬。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說到搜索,玩家還可以“無中生有”,搜索到游戲后自行點擊入庫,關聯(lián)本地程序后就可一鍵開啟。聯(lián)想到CDPR一直秉持的“FCK DRM”態(tài)度,這種開明的思想也就不難理解,一些無法購買原版老游戲的模擬器玩家,可能會對這個功能豎起大拇指,不過更多玩家也可能根本用不到這個功能。

    至于最重要的游戲管理——打開和下載游戲,還得靠GOG自動喚起對應的平臺軟件。所以僅使用GOG就能自由管理游戲并不現(xiàn)實,被戲稱為“平臺啟動器“的GOG實際上只能幫助玩家啟動其他平臺,這點倒是意料之中。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就目前的封測體驗看來,GOG2.0確實是個新玩意,是一個從未見過的“平臺啟動器”。他的未來目前還不好評價,因為目前這個平臺的功能雖然已有雛形,但還是缺少吸引玩家的關鍵要素,更方便地查看自己的主機游戲成就并在PC上截圖?我想玩家不只想要這個。

    GOG 2.0封測體驗:波蘭蠢驢和他“連接世界”的野心

    但就CDPR值得肯定的設計理念和他們“膽大妄為”的化想法為現(xiàn)實,如果這個平臺在未來可以更加完善,幫助玩家在游戲社交或游戲庫管理等方面走的更好更遠。也許真有一天,我們可以把打開GOG看游戲好友動態(tài)和“刷朋友圈”畫上一個等號。

    雖然目前看上去很雞肋就是了。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