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木大木大木大

2021-06-10

返回專欄首頁

作者:木大木大木大

原創(chuàng)投稿

評論:
我好酸。

    5月28日上映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2》在3天后票房破億,此后的六一兒童節(jié)當天,“伴我同行2”不出意外地斬獲5500余萬票房,奪得“六一檔”當日最高票房的桂冠,這個成績并不讓人意外。

    基于藍胖子,也就是“哆啦A夢”IP巨大的影響力,早在2019年底公布消息時,話題“2020年有兩部哆啦A夢”就曾經(jīng)登上過熱搜,而在去年12月《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上映后,觀眾們期待的目光自然投向了《哆啦A夢:伴我同行2》。

    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萬眾矚目的“伴我同行2”在播出后,卻迎來了稍有些兩極化的評價,百度貼吧“機器貓吧”也在有關“伴我同行2”的討論帖中,將標題定為“《哆啦A夢:伴我同行2》吹爆/批判/資訊 討論專樓”,其中的“吹爆”和“批判”,無疑最為吸引眼球。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那么,到底為什么“伴我同行2”這部本該收獲一眾好評的電影,會在一個哆啦A夢粉絲云集的社群,出現(xiàn)為數(shù)不少的“批判”聲音呢?

    我們從《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和《哆啦A夢:伴我同行》說起。

    雖然“新恐龍”很好地致敬了“哆啦A夢劇場版”的首部作品《哆啦A夢:大雄的恐龍》,也通過皮助的客串和大雄記憶的“閃回”,將情懷拉至粉絲的淚點,但如果說“新恐龍”是裝滿了胡椒粉的催淚手榴彈,那么“伴我同行2”則無疑是作用類似道具篇中“地球毀滅炸彈”的催淚大殺器。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伴我同行”系列首部電影《哆啦A夢:伴我同行》,將原作中幾個重要故事進行整合并進行連接,其中有重要的“最初回”,交代哆啦A夢來歷和任務的《從遙遠的未來世界來》;展現(xiàn)大雄與靜香羈絆的《雪山上的羅曼史》;借岳父之口道出大雄最經(jīng)典評價“為別人的幸福而高興,為別人的不幸而難過”的《大雄的結婚前夜》;在讀者心中地位斐然,曾可能成為官方結局的《再見!哆啦A夢》;以及標志藤子·F·不二雄老師決定將故事進行下去的《哆啦A夢回來了》。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系列續(xù)作“伴我同行2”接續(xù)了前作的手法——從原作中選擇故事,通過3DCG表現(xiàn),并由導演、編劇設計故事脈絡。而將會在這部作品中出現(xiàn)的故事,則是我所謂“地球毀滅炸彈級催淚”的來由——《我出生的那一天》《對奶奶的回憶》以及《45年后的我》。

    如果說“伴我同行”首部作品的主題是“友情”,那么“伴我同行2”的主題則是范圍更廣大的“親情”。

    《我出生的那一天》原漫畫連載于1972年8月號的《小學四年生》,故事類似于我們小時候思考“哲學三問”中“我從哪里來”時,得到父母答案“你是垃圾堆里撿來的”后,對存在價值產(chǎn)生懷疑的后續(xù)發(fā)展。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現(xiàn)實中的我們,只能隨著一點點長大,熟悉生理知識,懂得“原來我是一只小蝌蚪啊”。但擁有哆啦A夢的大雄,則不需要等待漫長的解惑時間——時光機幫助他解了這個難題。

    《我出生的那一天》詳細描寫了大雄出生當天,父親野比伸助的窘態(tài)和母親野比玉子的幸福,打消了大雄的疑慮“我一定是撿來的”,展現(xiàn)出父母對于自己孩子的愛。

    《對奶奶的回憶》原漫畫連載于1970年11月的《小學三年生》,講了一個大雄回憶起已經(jīng)去世的奶奶,和哆啦A夢坐時光機去見曾經(jīng)奶奶的故事。故事以慈祥為核心,構建出了一個對孫兒關愛到有些寵溺的奶奶形象,也讓讀者們或多或少地回憶起,那些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的祖輩親人。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在故事中,回到過去的大雄看到奶奶的瞬間,止不住地哽咽起來。在后續(xù)的發(fā)展中,為了讓奶奶滿足“活著看見上小學的大雄”的愿望,大雄立刻讓哆啦A夢幫忙,乘時光機到現(xiàn)代取回書包,并穿給奶奶看。此后劇情中,奶奶相信了這就是長大后的大雄,這成為中篇故事中的又一淚點。

    在看到上小學的大雄后,奶奶又生出了新的想法“想看看大雄的新娘子”,原作中的發(fā)展從催淚轉到爆笑,大雄回到自己所在的小學生時代,去靜香家做出“今生最大請求”,希望靜香可以立刻原地和他結婚,原作這篇關于奶奶的故事,至此便拉上大幕。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45年后的我》原漫畫連載于1985年9月號的《小學六年生》,故事的主題和普通的道具短差異很大。還是小學生的大雄和當今年輕人一樣發(fā)作了名為“間歇性躊躇滿志”的“病癥”。被胖虎和小夫嘲諷后的大雄來到后山散心,意外地發(fā)現(xiàn)從45年后穿越時空來到這個時間點的自己。

    45年后的大雄已經(jīng)不再年輕,比起我們熟悉的青年大雄也老了很多,可能是因為兒子野比大助在“今天”和兒媳一起去度蜜月,45年后的大雄有些寂寞,來到了童年時的后山散心。在哆啦A夢的秘密道具“靈魂互換繩”的幫助下,兩個生活在不同時間的大雄交換了身體。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有著45年后靈魂和小學生身體的大雄,對童年時的一切都感到懷念,他和胖虎、小夫一起打棒球,和還是小學生的靜香聊他們未來孩子大助的現(xiàn)狀,鬧得靜香一頭霧水。到了家里,他更是眼含淚水地抱住了父母,并哭著和家人吃完晚餐。

    這個故事未必那么適合喜歡哆啦A夢的小讀者,處在童年時期的他們,不一定能夠理解這種復雜的感情,但對于已經(jīng)告別童年許久的成年人觀眾,這個故事因“時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給他們帶來的情感暴擊幾乎無可抵擋。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照理來說,選擇這三個故事進行改編,并作為敘事主體的“伴我同行2”,在評價上應該像這三個故事一樣,受到觀眾們的好評,至少也沒到“批判”的程度。但問題在于,導演和編劇將這故事串起來的手法,有點過于粗暴了。

    這也是“伴我同行2”最為粉絲不滿的一點——大雄逃婚。

    “伴我同行2”在宣傳時,就已經(jīng)公布了會有原創(chuàng)橋段“大雄逃婚”,如果我們從大雄性格中的懦弱和自卑元素出發(fā),聯(lián)系上新婚前夜的人們難免感受到的焦慮,忘記所有劇場版中的結伴冒險,再忽視掉“伴我同行”中《雪山上的羅曼史》里,大雄與靜香建立起來的深厚羈絆——

    其實也說不太通。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我們知道,大雄與靜香是一對青梅竹馬,但與此同時,胖虎、小夫和出木衫也同樣可說是靜香的青梅竹馬,而靜香更是這些孩子們憧憬的戀愛對象。大雄能夠通過“雪山一役”讓兒時女神接受他的表白,面對這種“千年修得共枕眠”的機會,執(zhí)意選擇“逃跑”,確實讓大雄從各大劇場版辛辛苦苦立起來的“此子大事不糊涂”人設,有點兒直接倒牌的意思。

    很明顯,這種只有強行解釋才能和原作角色塑造略微對上號的劇情展開,過于刻意了。

    雖然未必能讓粉絲滿意,但導演和編劇拍板的“逃婚”橋段,確實是為了“伴我同行2”而服務——“逃婚”是全劇的核心矛盾,而諸多原版短篇故事的作用,則是讓新婚當天的大雄“立志”。

    因為“逃婚”,新婚當天的大雄,不問自取了哆啦A夢和大雄的時光機,回到過去;因為“逃婚”,新婚當天的大雄,使用“靈魂互換繩”和小學生大雄交換了身體,客串了《45年后的我》;而也是因為“逃婚”,新婚當天的大雄,加入了《我出生的那一天》,和小學生大雄一起圍觀了自己的出生。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所以,其實“伴我同行2”直到結尾前的所有劇情,我們都能用七個大字來形容——“野比大雄立志篇”,再加個括弧填進去“新婚當天”。

    “新婚當天的大雄”不是雪山上的大雄,也不是45年后的大雄,更不是已經(jīng)有了孩子大助的大雄,這是一個不曾在原作中出現(xiàn)的,確實擁有一定程度角色自由塑造空間的“大雄”。

    但問題在于,“伴我同行2”塑造了一個有些巨嬰的“新婚當天的大雄”,并努力將這個角色以不影響原作劇情的方式,用“隱形斗篷降神”的方式,插入了已經(jīng)足夠合乎邏輯的原作故事中。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這難免讓對“伴我同行”仍有記憶的觀眾有些無法接受。畢竟,在“伴我同行”對原作《雪山上的羅曼史》進行改編后,小學生大雄通過立下決心“我要記住這一天的日期直到長大,讓長大后的我過來救靜香”,成功讓這份記憶跨越時空傳遞到青年大雄那里,這份跨越空的救援,也成為“伴我同行”原創(chuàng)部分中,為數(shù)不多的閃光點。

    而此后“伴我同行2”中“新婚當天的大雄”,又是希望借時光機來一段“結婚冷靜期”,又是把責任推給小學生大雄。此時再去看《大雄的新婚前夜》劇情,那句由靜香父親說出的,也是藤子·F·不二雄老師對大雄最高評價的“為別人的幸福而高興,為別人的不幸而難過”,也未免有些過于“反轉”了。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反轉了!反轉了!”(指目前互聯(lián)網(wǎng)爛梗)

    除了對原創(chuàng)角色“新婚當天大雄”的失敗塑造,“伴我同行2”另外的一些原創(chuàng)橋段,同樣并不出彩。胖虎和小夫“只有我們能夠欺負大雄”的臺詞,不僅過于煽情,也“套路”地出現(xiàn)在了觀眾大概能猜到的“經(jīng)典”情感爆點。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原作《哆啦A夢放假了》中胖虎和小夫幫忙,就很自然

    至于鬧劇般的婚禮,則未免有些將整個“哆啦A夢”系列都未曾出現(xiàn)過的重要情節(jié)“結婚”,塑造得和婚禮本該具有的神圣感背道而馳。

    通過將“新婚當天大雄”人設推倒,再通過種種經(jīng)歷重新立起來,是一種標準的“欲揚先抑”。倒不是說這種“萬靈藥”的手法不行,只是劇情實在把大雄人設推倒得過于徹底,以至于就連其實可以和原作對上的性格元素,都因為“過于貶低”而表現(xiàn)得太過刻意。

    但從某種角度上,正是因為導演和編劇要讓“新婚當天大雄”足夠低,才能抬高感性的重要地位,也讓最后結婚儀式正式開始時,出現(xiàn)在樹后的奶奶、婚禮會場的大雄父母、參與婚禮的胖虎和小夫,成為“新婚當天大雄”人設得以“倒而后立”的基石。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一方面,“伴我同行2”雖然有著將大雄奶奶愿望“看到大雄的新娘”,升級到“在婚禮會場看見大雄和他的新娘結婚”,直接一擊100%命中哆啦A夢“親情線”粉絲的淚點,但其余原創(chuàng)部分,無論是“逃婚倒人設”“婚禮變鬧劇”還是“煽情太明顯”,都不能說讓喜歡哆啦A夢多年的粉絲們滿意。

    但另一方面,“伴我同行2”的制作品質(zhì)肉眼可見地優(yōu)質(zhì),也埋入了足夠數(shù)量的彩蛋。比如首次在“哆啦A夢”系列中登場,最早在《SF異色短篇集》中出現(xiàn),擁有悲慘職業(yè)生涯的未來售貨員中目黑;比如來自于各種短篇故事中的道具,像是《那天那時那個不倒翁》中的不倒翁;又比如和劇場版《哆啦A夢:大雄的魔界大冒險》中角色滿月牧師處在平行世界,在大雄與靜香婚禮上出現(xiàn)的“滿月牧師”。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看到這里你大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雖然我在標題上寫著“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但作為粉絲,我確實很難從心底討厭這部《哆啦A夢:伴我同行2》,這種復雜的矛盾情感更像是某種“愛之深責之切”。

    不過,如果你只是在童年時看過“哆啦A夢”,并且對這些來自于原作漫畫故事的記憶,已經(jīng)有些模糊,還是不妨去電影院感受電影中以親情為主題的“多重打擊”。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畢竟,就3DCG制作的“伴我同行”系列劇情來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很可能會成為系列的最后一部,或說是最催淚的一部,在用完《雪山上的羅曼史》《再見,哆啦A夢》《哆啦A夢回來了》《大雄的新婚前夜》制作第1部,用《我出生的那一天》《對奶奶的回憶》和《45年后的我》制作第2部之后,你很難想象,“伴我同行3”會講怎樣的故事。

    似乎,哆啦A夢原作故事中,關于大雄的成長的故事,已經(jīng)正式完結了。

    童年時的大雄,已經(jīng)確實地,長大成人了。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去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2》?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