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點
2021-07-07
當看到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在《終末的女武神》中登場時,我就猜想到這部漫畫,可能會在印度引起極大的爭論。而在看到濕婆在漫畫中被人打斷了三條手,甚至一度被敵人按在地上“摩擦”時,我就更加確定了之前的猜想。
沒想到的是,事實比我的猜想要嚴重得多——《終末的女武神》不僅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甚至落了個被印度網(wǎng)友舉報封殺的下場。最后逼得網(wǎng)飛不得不在印度下架剛上映的動畫。
想要知道印度網(wǎng)友,為什么對《終末的女武神》如此怒氣沖天,得先看看《終末的女武神》到底講了什么。
《終末的女武神》現(xiàn)在的主要劇情,用一句話來概述,就是古今中外,包含世界各種神話、宗教在內(nèi)的“人神大亂斗”。從標題中的“女武神”,就知道這部漫畫肯定與北歐神話脫不了關(guān)系。而北歐神話中“英靈殿”的傳說,則給這場腦洞大開的“人神之戰(zhàn)”,提供了最基礎的理論和數(shù)據(jù)支撐。
對比有著無窮生命的神而言,人是會生老病死,并且有著明顯時代劃分的。但變成“英靈”后,這些束縛也就沒了。各個時期的名人們匯聚一堂,人人都是“巔峰戰(zhàn)力”。毫無疑問,這種設定也方便作者展開腦洞和劇情。
至于為何要舉行人神之戰(zhàn),則是源于眾神在“人類存續(xù)問題”上的爭論。最后,還是由女武神提出了解決方案——人類方和神明方各派出13位代表進行格斗大賽,人類方獲勝則人類得以延續(xù),反之滅亡。
很好奇為什么女武神能在眾神前有那么大的面子,這只能說作者你開心就好。事實上,以《終末的女武神》現(xiàn)在連載出的章節(jié)來看,故事情節(jié)、戰(zhàn)力設定,乃至比賽結(jié)果,作者的意愿都占據(jù)了很大的部分,歷史和神話的固有影響,反而很少。作者的“小九九”,在擬定人生對戰(zhàn)名單時,就可見一斑——神仙方暫且不提,人類方十三個名額,號稱人類史上最強的13人中,有4個都是日本人。至于作者為何這樣設計,各種緣由也不難解釋。
畢竟這是部日本漫畫,作者吹自己國家的名人也能理解。
而憑借著優(yōu)秀的繪畫技巧以及對各種神話、歷史人物的獨特塑造(包括服裝),《終末的女武神》的評價意外還算不錯。作者對神話和歷史的見解,也確實有他獨到的地方。再加上格斗題材那種拳拳到肉,斗智斗勇的氛圍,確實很吸引人。目前,《終末的女武神》漫畫銷量超過600萬冊,在網(wǎng)飛將其改編成動畫后,《終末的女武神》的傳播和銷量,極大概率還會進一步上升。
從網(wǎng)友對《終末的女武神》的討論程度來看,網(wǎng)飛拍攝的改編動畫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先不說國內(nèi)短視頻平臺上的各種相關(guān)剪輯,在原作中只是登場客串的美神阿芙洛狄忒,因為動畫中的表現(xiàn)實在是“太大了”,又成為無數(shù)人瘋狂二創(chuàng)的新目標。
話又說回來,要是沒有網(wǎng)飛的這波動畫宣傳助力,《終末的女武神》的宣傳范圍還沒那么廣,也能看做是作者以自己的腦洞為主在“自娛自樂”的爽文。但漫畫和動畫傳播到了印度,且原作中還有印度教主神濕婆,那就必然會受到印度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
好巧不巧的是,在原作漫畫里,濕婆在前期的決斗過程中吃癟了,而且還傷得不輕。
這下,很多印度網(wǎng)友當場炸毛,甚至還專門在推特上,發(fā)言抵制《終末的女武神》。
印度網(wǎng)友因為動畫侮辱濕婆,向網(wǎng)飛抗議
也許會有網(wǎng)友好奇,為什么漫畫里加入濕婆,會讓印度人這么敏感?!督K末的女武神》中也有中國武將參戰(zhàn)。三國時期的“武力擔當”呂布,在漫畫里就作為人類方的第一個代表,和雷神索爾進行了一場惡斗,然后被錘了個魂飛魄散。對這一情況,國內(nèi)一些網(wǎng)友也就吐槽一下,還沒有到上綱上線的地步。同樣是自己國家的名人被拿來開涮,印度的反應確實是令人意想不到的,關(guān)鍵最后濕婆還贏了對決。
反應差距如此之大,原因之一自然是呂布在國人心目中的重要程度,遠遠比不上濕婆在印度人心中的分量。日本由于受到《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籍傳播的影響,對三國歷史人物是有更多了解的。此外,三國題材的作品,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也很高,因此在作品里拔高一下三國武將很正常。但是,呂布在國人心目中幾乎就是“有勇無謀”的代名詞,再加上其性格反復無常,經(jīng)常背刺盟友,在國內(nèi)的形象其實并不好。
不過,在梗文化流行,以及其他國家三國題材作品融入的情況下,呂布在國內(nèi)的形象也逐漸好轉(zhuǎn)起來。但真像是《終末的女武神》中那般有萬千將士忠心耿耿地效忠呂布,那美化得也未免也太過頭了。
因為分量不同,國內(nèi)網(wǎng)友是能接受呂布失敗的。再說,對手索爾也是北歐神話的“武力扛把子”,硬實力比不過,輸了也不丟人。但濕婆就不一樣了,在印度人心里,濕婆就是無敵的,擁有毀滅世界的力量。面對敵人,就是分分鐘秒殺,不存在懸念。
也不能說是印度人“輸不起”,這與印度的宗教信仰有關(guān)。而在宗教和信仰面前,哪怕是再隨和的印度人,都不會和你嘻嘻哈哈。
印度是一個宗教氛圍特別濃厚的國家,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世界上很多有名的宗教,其發(fā)祥地都在印度。例如印度教、錫克教、耆那教以及佛教等。之后,隨著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流入印度。目前,印度堪稱“人人信教”,宗教儼然成為印度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在印度影響最深遠,信徒最多的,還是本土的印度教。有數(shù)據(jù)顯示,印度教信徒占了全印度人數(shù)的82%,接近10億人。這數(shù)量,可以說是以一國之力,趕上了全世界信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人數(shù)。
在印度教故事的構(gòu)成體系中,最重要的,就是梵天、毗濕奴、濕婆三位主神。印度教雖為多神教,但諸神皆以這三位主神為尊。這三位神囊括了世界從誕生到管理再到毀滅的一切事項,按印度教典籍的描述就是無敵。而濕婆在三位主神中又是信徒最多的。他不僅是實力最強,司掌毀滅的主神,同時還是收獲和豐饒之神。另外,濕婆還是舞蹈之神和瑜伽之神,這使?jié)衿旁趷酆锰韬丸べさ挠《热诵闹?,地位更甚?
印度教在印度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另一個佐證,則是種姓制度在如今的印度依舊存在,并且完整地延續(xù)了下來。種姓制度最開始源自于印度的婆羅門教,它將印度居民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婆羅門”和“剎帝利”作為上等種姓,統(tǒng)治國家并手握國家資源;“吠舍”和“首陀羅”作為下等種姓,屬于被剝削階層。各階級職業(yè)世襲,種姓間等級森明,不存在階級躍遷??梢哉f,種姓制度是最典型和森嚴的等級制度。
以婆羅門教為根基的印度教,將種姓制度繼承了下來。即便是現(xiàn)代社會,印度各種姓間的隔閡和歧視依舊十分嚴重。而且很大一部分印度人,仍然視種姓制度為不可逾越和違背的準條。例如,在抖音上,我們總能找到一些來自印度的網(wǎng)友。這些印度網(wǎng)友通常會在個人介紹中提及自己的種姓,高種姓會稱呼自己為貴族,并且看不起低種姓的印度人。
國內(nèi)網(wǎng)友大多知道印度人對恒河有著瘋狂的迷信和崇拜,而這種迷信和崇拜,也與印度教教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按照印度教傳說《羅摩衍那》的記載,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并且背后還有濕婆的影子。作為印度的“圣河”,很多印度人死都要死在恒河里。因此,在恒河上進行水葬的風俗,在印度十分流行。另外,印度教認為恒河水能洗滌不潔和罪惡,因此印度人干啥都喜歡在恒河邊上干。但這實際上對恒河水質(zhì)的影響極大。不過,在虔誠的印度教徒心中,恒河水依舊神圣無比,喝下去并沒有什么問題。
順帶一提,印度教徒因為迷信恒河洗滌不凈的能力,還拒絕整治恒河。
這樣看來,對宗教絕對虔誠的印度人,不太能接受自己的神明,在其他國家作者的作品中登場。要是印度神有著秒天秒地的表現(xiàn)還好,但在日本作者創(chuàng)作的故事中,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xiàn)。何況,在《終末的女武神》中,將濕婆逼到絕路的,還是一個叫做雷電為右衛(wèi)門的相撲手。盡管他在日本被譽為“最強力士”,但這個角色在其他國家的知名度太低了,連編輯部里在日本待過幾年的伊東老師,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這波,只能說《終末的女武神》作者,夾帶的“私貨”太多了。
如此嚴重的“踩一捧一”,印度人不買賬是必然。網(wǎng)飛即時在印度下架掉《終末的女武神》動畫,雖有些無奈,但卻是明智之舉。在宗教信仰問題上,印度在歷史上是出現(xiàn)過宗教沖突的,其中沖突最激烈的,非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沖突莫屬。
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沖突由來已久。早在1528年,莫臥兒王朝時期,因為當時的國王,決定在印度教神話英雄羅摩(毗濕奴化身)生長的古城建一座清真寺,就引起了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紛爭。這一紛爭一直持續(xù)了幾百年,1855年,該地區(qū)還產(chǎn)生了傷亡約百人的流血事件;1992年,就在清真寺附近,宗教沖突導致了3000多人丟掉性命;直到2002年,流血沖突依舊在持續(xù),有700人因為宗教信仰喪命。
當時的印度總理瓦杰帕伊,還聲稱一定會制止宗教沖突,并且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不過,對印度而言,由宗教沖突品嘗的最大苦果,還是1947年的“印巴分治”。當時,二戰(zhàn)結(jié)束,英國實力已不如往昔,其在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也趨于瓦解。很快,英屬印度解體,分為了現(xiàn)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乍一看,這件事和宗教沖突并沒有直接聯(lián)系。但實際上,現(xiàn)代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一個國家,其分成兩家的重要原因,正是宗教沖突。巴基斯坦的前身,名為“全印穆斯林聯(lián)盟”,因為和印度教徒占多數(shù)的大黨,在政治、文化、信仰上有著很難調(diào)和的矛盾,因此才有了建立一個獨立伊斯蘭國家的想法。而他們也確實抓住了機會,最終形成了“印巴分治”的局面。
如果不是宗教沖突過于激烈,印度也不至于會造出巴基斯坦這樣一個死對頭。
當然,歷史上也不是沒有人輕視過印度人的宗教信仰,但這些人往往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眾所周知,牛在印度有著很高的地位,這是由于牛在印度教傳說中,是濕婆(沒錯,又是濕婆)的坐騎,對牛不敬就是對濕婆不敬。但是在1857年,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期間,管理印度的東印度公司因為用牛油包裹子彈,引起了印度教徒的不滿。加上英國人對印度人的待遇原本就差,物質(zhì)和精神受到雙重侮辱的印度人,對東印度公司發(fā)起了起義。這場起義還誕生了被收入歷史教科書的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這場起義最終還是失敗了,但也使東印度公司喪失了對印度的掌握。最后,英國為了加強對印度的管理,不得不由王室全權(quán)負責,英國女王還加冕成為了印度皇帝。
如今,印度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印度教徒在國際上顯然有了更大的話語權(quán)。由于采用印度教神的形象,而被印度教抵制和警告的案例,可不只《終末的女武神》一家。早在2012年,由于免費網(wǎng)游《神之浩劫》中出現(xiàn)了三個印度教神靈——卡莉,瓦摩那以及阿格尼,而遭到了印度教宗教領(lǐng)袖之一的Rajan Zed反對。他認為,游戲這些受人供奉的神靈失去了神性的光輝,是對印度教來的一種褻瀆。
暴雪旗下的《守望先鋒》,也被這名印度教領(lǐng)袖點名批評過。這次《守望先鋒》的問題,出自于秩序之光的“提毗”皮膚。他認為這使印度教的女神,受到了輕視。此外,印度教女神會同凡人一同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這在印度教信徒心中,著實有些不可思議。
提毗在印度教中作為掌控信徒命運的女神,在游戲中被人操控,會讓印度教徒產(chǎn)生誤解。此外,Rajan Zed始終堅持神就應該在神社中受人敬仰,而不是在游戲中作為一個角色登場(關(guān)鍵是會陣亡)。
二次創(chuàng)作氛圍濃厚的日本,在拿別的國家和地區(qū)的神話、人物進行再創(chuàng)作,已經(jīng)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而日本部分作者,會在作品中加入印度教的神,也是習以為常。被印度教警告和抵制的日本作品,并不止《終末的女武神》一部,型月旗下的《Fate/Grand Order》也遭到過印度教的發(fā)難。
《Fate/Grand Order》中,讓印度教不滿的角色,在國內(nèi)被網(wǎng)友們稱為“雪山櫻”。因為角色的造型和由來參照了“Fate”系列中的知名角色——間桐櫻。但實際上,“雪山櫻”在游戲中的文本設定,是印度教的雪山女神帕爾瓦蒂,濕婆的第一任妻子。
大家都知道“Fate宇宙”自成一脈。在“Fate”系列中,存在大量變?yōu)榕缘臍v史人物,連威名遠揚的亞瑟王,都變成了女孩子。但即便是獨特“Fate宇宙”,印度教徒對自家神被拿來二創(chuàng)也是重拳出擊。以Rajan Zed為首的印度教形象維護者,普遍認為雪山櫻的形象與帕爾瓦蒂不符,并且雪山櫻立繪上的這種著裝,是對女神的不敬。
當然,如果游戲尊重印度教諸神,Rajan Zed也不介意在游戲中宣傳印度教。他曾希望索尼在《神秘海域:失落的遺產(chǎn)》中尊重印度教傳統(tǒng),并表示樂意為游戲提供資源和幫助。
雪山櫻加上這次《終末的女武神》中的濕婆。日本人可以說是兩次漫不經(jīng)心地,踩在了印度教的紅線上。
但在印度這么一個視宗教為根本的國家,這些作品不尊敬印度教神明,與“辱印”無異。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和敏感點,在這些方面上,不允許任何人開玩笑。宗教對印度的影響尤為深遠,他們是不會允許其他人拿宗教開玩笑的。哪怕你覺得他們在宗教這塊,過于古板。
宗教問題作為世界性的一大問題,想要解決并不容易。而對于我們自身而言,能做到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就已經(jīng)是不給世界添亂的最好方法了。
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wǎng)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