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鯉
2024-01-02
幾個月前,編輯部的中等偏下老師要去東京出差參加“東京電玩展2023”,為了避免“在異國他鄉(xiāng)連飯都不會點”的尷尬境地,他提前一個月在手機的多鄰國APP里添加了“日本語”。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著唯一學到的一個單詞“私密馬賽”和全世界人民通用的“指點型”手語,他成功地在松屋吃了五天的牛肉飯定食,回避了餓死在日本街頭的可能性。
雖說最后在結果上實現(xiàn)了殊途同歸,但是這里面的槽點也確實是有點太明顯了——一個月就只學了一個單詞,恐怕是科幻小說家也不敢輕易采用的設定。但“存在即合理”,在不懈的努力之下,我終于找到了他的多鄰國使用體驗,跟別人的看起來大不相同的原因:
他沒打開消息推送。
對多鄰國的用戶來說,接受推送與否,堪比天堂與地獄體驗的分界線。如果打開推送,那么這只綠色的貓頭鷹吉祥物“Duo”,就會從一只人畜無害的小可愛,變成徹頭徹尾的催命鬼。
比如,如果你在手機桌面上加入了一個多鄰國的小組件,那Duo就會每天變著花樣和形狀來提醒你,不要忘了今日份的學習。
但是,假如說我就是鐵石心腸,對屏幕里充滿怨念的Duo視而不見,那怎么辦呢?這樣的話,Duo就會瘋狂地用消息推送甚至是短信來提醒你。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即使是23點也不例外——畢竟,如果再不打卡簽到的話,過了24點就要斷簽了。
由于信息推送太過于頻繁,Duo獲得了一個“偏執(zhí)跟蹤狂”的設定,并且一直被沿用到了今天。
從這個設定出發(fā),網友給吉祥物Duo制作了一個又一個離譜的梗圖。比如,當家里門口的監(jiān)控信息,正好和多鄰國的“勸學”信息一起被推送到手機上時,結合一下Duo這個有點黑暗的二次設定,很容易就會讓人想到“它是不是來抓我去學習了”。
當然,這并不是關于Duo的所有黑暗梗圖的終點——既然Duo能為了一節(jié)沒上完的外語課“很快就到你家門口”,那它為了“勸學”,不惜把用戶的家里人綁走當威脅,不也很合理么。
在多鄰國里,有很多機器生成的習題,這些習題中的句子有時候并不是很具有邏輯性,單純是為了幫助你記單詞用的。但結合起前面提到的設定,有一些句子就會變得別有意味,這讓網友杜撰出來的二次設定,變得更加具有可信度了。
以至于,即使是被娘化成二次元萌妹,Duo也依然保留了這個設定,頗有一種“反差萌”的意味。
并且,Duo的“勸學”威脅不只停留在現(xiàn)實層面。即使是到了“動物森友會”的世界,它也會化身傅達和傅珂的兄弟“傅習”,提醒你今天不要忘了上線。
就算是專門收割過氣梗圖的死神來了,也得先拼寫出鐮刀的西班牙語說法,不然不讓走。
或許,這就是這個梗一直火到今天的真正原因
在這些梗圖的影響下,Duo那“為了督促你學習不惜采取極端手段”的二次設定變得非常深入人心,這使得多鄰國的官方推文都被籠罩上了一層恐怖驚悚的氣質。
與官方給出的普通小綠鳥形象相比,網友更熟悉這個拿著一把手槍,表情仿佛在說“你甚至不愿意上一節(jié)外語課”的“Duo·科里昂”。
梗圖里的Duo看起來挺恐怖,但其實網友們并不是真的討厭它。自發(fā)給它做了這么多梗圖,也是出于對它的喜愛之情。雖然,多鄰國在APP里明確給了一個“關閉推送”的選項,但實際上卻沒有人會真的把它關掉。
畢竟,學語言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能自覺做到固然好,但如果自控能力沒有那么強大,那就只能靠Duo的連環(huán)推送來幫一把了——這聽起來有點抖M,但仔細想想,學習本身不就是一件充滿了抖M體驗的事嗎?
時至今日,網友們依然在用梗圖表達自己對Duo督促自己學習的喜愛之情,而在多鄰國官方那邊,他們似乎也知道自己很有梗。他們不僅沒有拒絕這些在互聯(lián)網上流傳已久的二次設定,反而還把它收編成了官方設定,來了一出“官方逼死同人”。
并且,在TikTok火遍全球后,他們趁熱打鐵地推出了自己的TikTok賬號,力圖讓這個3D化的小綠鳥吉祥物達到模因污染的地步。
除了“恐怖追殺”這種時不時就會上演一遍的“經典老番”,在多鄰國的官方TikTok上,你更多時候能看到的,是這個3D現(xiàn)實版的Duo呆呆地站在鏡頭前面,什么也不做。雖然此舉看起來很沒有意義,但它卻總能在人們不斷下滑刷視頻的過程中,賺到一絲存在感。
除了在公司內部“發(fā)癲”外,多鄰國的TikTok運營也絲毫不忌諱把模因污染帶到現(xiàn)實世界里去。在多鄰國的TikTok首頁,你經常能看到3D現(xiàn)實版Duo走到大街小巷,拋頭露面。而在不久之前的圣誕節(jié),他們甚至整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大活——多鄰國配色的綠色炸雞。
當然,從理性的層面來講,這是多鄰國作為一個商業(yè)產品,為了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而做出的營銷行為。但除此之外,我們也能從中看到一些別的東西。這些看起來很無聊也很營銷、沒什么意義的短視頻,卻動輒就能獲得TikTok上百萬級的點贊——人們是真的喜歡這只小綠鳥,以及它帶來的“催命”推送。
在之前的專欄文章里,我們曾經講過美團外賣評審團讓人掏錢上班的“游戲化設計”——其實,多鄰國的做法也差不多。每日簽到、榜單排名等等措施雖然因為叨擾人而誕生了很多吐槽梗圖,卻也真的靠這種虛擬獎勵給人培養(yǎng)了每天打開APP的習慣。
而實際上,對于鄰國是否真的在學語言上管用這一點,在它問世后的十年以來一直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2017年,一項研究表明,在外語學習中使用了多鄰國的小學生,與沒有使用的對照組相比“并無明顯差異”。而多鄰國練習中邏輯不那么通順的語句,也未必能真的在與外國人的非母語交流中幫到什么。
多鄰國給人帶來了很充實的使用體驗,但它終究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是無法代替正襟危坐的外語教育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你無法真的靠多鄰國在海外獨立完成一次點單,但這種充實感,依然是其他給人塞奶嘴的APP難以比肩的。多鄰國就像一款手游,會用每日簽到吸引人點進去,會用雙倍經驗吸引人再玩一會,還會用天梯榜單激發(fā)人的好勝心。人們對“多鄰國用處不大”這一點心知肚明,卻仍在堅持在Duo的催促下每天打卡,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這個過程本身足夠好玩。
更何況,在玩小游戲的過程中,順帶還能了解一下“我愛小貓”的葡萄牙語怎么說——對此,誰又能拒絕呢?
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