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時事焦點 > 新聞詳情

說電荷不存在的民科成網(wǎng)紅 自稱拿諾獎真沒難度

時間:2017-05-22 23:34:05
  • 來源:法制晚報
  • 作者:landother
  • 編輯:landother

“重磅,中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電荷并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日前這篇文章突然引爆網(wǎng)絡,并讓自稱是“云南大學科學家”的凡偉一舉成為“網(wǎng)紅”。但是很快,云南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發(fā)布聲明稱:“凡偉不是云南大學的學生。”同一日,因“凡偉涉嫌身份造假”,其論文也被撤銷。

說電荷不存在的民科成網(wǎng)紅 自稱拿諾獎真沒難度

凡偉稱自己并非一心想著出名,他在乎的是證明自己是完全正確的以后,引來的喝彩聲

盡管事情已經(jīng)過去半個月,但在果殼和知乎等平臺上,對于這件事情的討論卻始終沒有停止過。凡偉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時說,和最初“成名”后的興奮相比,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回歸了平靜。

現(xiàn)在,即使依然有人質(zhì)疑,他也不介意,“釋懷了”。

凡偉對自己這次的表現(xiàn)還算滿意,他說,“現(xiàn)在弄出點動作來,雖然還未成功,但至少能給家人一個交代”。一舉成為網(wǎng)紅,讓凡偉頗為開心,“這些我確實努力了,并不是在癡人說夢。”

凡偉告訴法晚記者,心中的夢想壓抑了8年,從未有人理解過,也沒有人相信他會成功過。

采訪中講到自己的諾獎夢,凡偉稱,“也許對于別人,獲諾獎很困難,對于我,真的沒有難度”。

“民科”研究者:“不能交流”是鑒別的核心判據(jù)

凡偉,本名凡委,是一名90后。他稱,自己學歷應該算是初中,因為他只上了一個學期的高中。“學校里面都是為了考試而考試,后面我就退學自學了。”

按照凡偉的說法,他自學的方式就是去圖書館看書。幾年的時間里,他看了上萬冊圖書,“大學物理都是最基礎的”。

對于這種自學方式,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田松并不認同,田松已經(jīng)研究“民科”(民間科學家的簡稱)十多年了。田松認為,正常的自學方式也是循序漸進的,有不懂的地方會去找老師問,而不是始終靠自己看,自己學。

在田松看來,凡偉是典型的“民科”。在田松的研究中,他把民間科學愛好者和業(yè)余科學愛好者做出了劃分,“他們的差別在于,你能不能和科學共同體達成正常的交流”。

田松把“不能交流”看作鑒別“民科”的核心判據(jù)。因為他認為“民科”不僅不能與科學共同體正常交流,也無法與常人正常交流。田松有一個夸張的說法:如果“民科”給你打電話,你放下聽筒離開十分鐘,回來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他完全沒有察覺到你的離開。“很多‘民科’只想傾訴,不愿傾聽,這反映了其偏執(zhí)的心理特征。”

田松說,“民科”大多偏執(zhí)地認為自己懷揣著天下最了不起的科學理論,任何人的不同意見他都聽不進去。

“你不是也覺得我不是正常人嗎?”

采訪中,凡偉并沒有避諱自己被定義為“民科”,他認為自己確實屬于民間科學家。“本來他們說的也是事實。”但他又覺得,現(xiàn)在的“民科”是被強行套上了貶義的色彩,就為了給一些“民科”貼偽科學的標簽,“算是學術歧視吧。”

盡管凡偉給《法制晚報》記者提供他曾經(jīng)聯(lián)系過的一些著名教授和學者的名單,但是關于“支持說”卻始終沒有確實的證據(jù)。

在此次“發(fā)現(xiàn)電荷并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的事件中,凡偉承認,自己的生活剛開始的時候確實被打擾了,但對于這種打擾,他是樂見其成的,“從某種程度上講,我還是很喜歡被打擾的,終于有人關注到我們這些弱勢群體(民間科學愛好者),我可以借此機會為大家發(fā)聲了,如果沒人關注,我這一生恐怕無望發(fā)表自己的論文,更不可能獲得科學共同體認可。”

因主動公布QQ號,邀請媒體加他,幾天時間,“QQ和微信”都被加爆,他曾在朋友圈感嘆:“人家說一夜成名,這個還沒有過夜就成名了。”凡偉說自己最近接過多少電話已經(jīng)記不清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接到媒體記者的電話,“我被網(wǎng)上抹得很黑,我很想通過媒體記者澄清??墒呛芏鄷r候,你說的,和人家想報道的不是一回事”。

“你不是也覺得我不是正常人嗎?”凡偉反問記者。

對于凡偉自稱研究的是生物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等,田松直言,這就特別符合民科的特點,“什么都會”。田松直言,研究了民科十幾年,凡偉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接觸了不少民科的案例,田松總結,民科實際上是有些心理疾病的,都比較偏執(zhí),“這也是民科的普遍特征。”田松說,民科也有很強的功利主義,很多人會覺得完成某個研究后,會“一舉成名”。

田松見過很多從事民科的人,在研究他們認為的所謂科學研究中,傾家蕩產(chǎn)。因為不少民科的錢都花在買書和找權威認證上了,“他們特別希望得到權威的認證。”

對話

“諾獎”夢

被女友當瘋子遭拋棄 “獲諾獎對于我真沒難度”

法晚:你曾說要站在諾貝爾的領獎臺上向女朋友求婚,你現(xiàn)在有女朋友嗎?你覺得你在什么時候可以實現(xiàn)這個夢想?

凡偉:站在諾獎領獎臺上向女友求婚,確實是我的本心,這是為了我的初戀女友,當時就想給她全世界男人都不能給她的東西;后來因為在她看來我就是一個瘋子,偏執(zhí)狂,只會說大話,滿腦袋想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后來就被拋棄了,甚至否認與我有任何關系,曾經(jīng)一度覺得失去她我就一無所有,很多年過去了,至今沒有走出這段陰影,我也沒有勇氣談戀愛了,至今一人。

如果我的成功現(xiàn)在得到認可,是很有希望年底獲得諾獎的,其實我現(xiàn)在也算是拼一把,因為每年諾獎評選是從五六月份開始的,錯過了今年,我就不能刷新諾獎的最低年齡了(這是我目前最想做的事),如果明年才獲得,我只能算追評諾獎得主最低年齡(25歲)。我從未把拿諾獎視為目標,因為這對于我沒有任何難度,只是時間的問題,唯一不確定的是什么時候能拿。

法晚:你為什么篤定自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凡偉:也許對于別人,獲諾獎很困難,對于我,真的沒有難度,我寫了很多不同學科的論文都可以獲得諾獎的,一篇不中,另外一篇都會中的,并且一篇論文可以獲幾次諾獎都行的;我想的不是能否拿諾獎的問題,我想的是是否能刷新最低年齡和能否把所有的諾獎都拿遍,這個對我才有挑戰(zhàn)性。

能否拿諾獎,其實跟好奇心和天賦有關。我認為天賦指的是是否善于思考問題和思維能承受的極限強度。

生活現(xiàn)狀

從事廣告工作不看書 “消化看過的書讓我越來越自信”

法晚:你的自信從何而來?

凡偉:其實以前我也沒那么多自信,是因為后面泡了圖書館,飽讀詩書(不分文理)以后,拜求名師,對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指點江山,并對自己、別人,乃至社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此就天不怕地不怕了。很多時候自己也會很自負地認為:“自己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之能。”

法晚:你目前在從事什么工作?家人、朋友和同事怎么看待你此次在網(wǎng)上發(fā)表的“電荷不存在”的論文?

凡偉:現(xiàn)在主要從事廣告方面的工作,關于我網(wǎng)上的事件,大家都處于觀望狀態(tài),不好發(fā)表看法,因為輿論一邊倒,可能他們都覺得我動搖不了當下的學術體制,一個人怎么斗得過那么多權威。

法晚:你怎么定義“網(wǎng)紅”的概念?你覺得你目前算“網(wǎng)紅”嗎?

凡偉:就正常情況而言,網(wǎng)紅應該是那種搞網(wǎng)絡直播的,一般都是些顏值高的美女,我算是網(wǎng)紅,也不算是網(wǎng)紅;說是網(wǎng)紅,我確實也成了網(wǎng)絡紅人,說不是,我沒有從中獲利,并且我是實實在在搞學術的。

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這么多人質(zhì)疑你,這么多人在“打假”,也有很多人在嘲笑你,這會影響你的心情嗎?

凡偉:剛開始,很多人這樣質(zhì)疑我,我是非常痛苦的,后面發(fā)現(xiàn)被抹得不能再黑了,就不在乎了,看到人家嘲諷我的言論,我感覺很開心,等我成功那天,這些言論就會變成我人生最值得炫耀的資本。沒有什么能動搖我的決心,我的夢刻進骨髓里,融入血液里。每一個天才都是醉心于夢想的偏執(zhí)狂(雖然并不存在天才)。

法晚:當時為什么要假借云南大學的名義?

凡偉:假借云大名義,是為了方便投稿,也為了求教名師,我曾經(jīng)因為說自己是普通愛好者,一名中科院院士拒絕與我討論問題。之所以用云大,是因為我在昆明。

法晚:你從小就對物理特別感興趣嗎?現(xiàn)在還看物理方面的書嗎?

凡偉:我從小好奇心確實特別強,對物理也確實很感興趣,其實我也想系統(tǒng)的學,后面出來自學以后,我本打算憑自己的學術成果自薦去清華或者北大去系統(tǒng)學習,但是被拒絕了,其實我的基本功挺好的,一個電磁學也就巴掌那么大點,一個電荷問題還沒有指甲那么大,何況還是最為基礎的基礎物理學問題,這并不需要多高深的東西,質(zhì)疑我的那些網(wǎng)友其實是不懂事,外行充當內(nèi)行。

我現(xiàn)在都不看書了,我在圖書館看的太多太多,夠我消化很多年了,我也是在這個消化的過程中,越來越自信的。

0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他們都在說 再看看
3DM自運營游戲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