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欺詐” Facebook被指控有目的性的誘導孩童消費
- 來源:3DM編譯
- 作者:平方
- 編輯:平方
隨著美國地方法院法庭文件的披露,社交網(wǎng)站巨頭Facebook在數(shù)年后,依舊無法擺脫有目的性的誘騙孩子及其父母為游戲消費的指控,包括《憤怒的小鳥》等知名游戲。
這種做法被稱為“友好欺詐”。Facebook被指出忽略了自身部分員工對于保護弱勢用戶所作出的努力,去唆使孩子在未經(jīng)父母許可的情況下支付,在某些案例中,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花“真正的”錢。而在孩子們積累了巨額開支的情況下,員工們被告知要拒絕退款請求,公司內部將孩子們稱之為“大魚(whales)”,這和賭博業(yè)中貶低高支出金主的詞語是一個意思。
盡管退款遭到了拒絕,憤怒的家長們便向上層機構進行索賠,數(shù)量如此至多也引起了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的注意。據(jù)Facebook的前員工爆料,大部分孩童消費的源頭其實在于,F(xiàn)acebook并沒有告知家長,允許下的孩童小額消費也會在系統(tǒng)中存儲他們的信用卡信息。
另一方面,隨著《堡壘之夜》近兩年的風靡全球,以及成為大量孩童鐘情的游戲,Epic Games也受到了大量家長的攻擊,他們認為該游戲已經(jīng)成為了新型的“毒品”。而庭主機的普及和支付方式的便利化,其實也加劇了孩童無節(jié)制的誘導消費的隱患,而至于國內,這一問題大多發(fā)生在手機上。雖然平臺不同,但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如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以及孩童用戶相關的條例規(guī)范化,已經(jīng)成為業(yè)界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