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游戲技術水平的高低雖然可以用來區(qū)分個人的游戲才能,然而一旦走入戰(zhàn)隊,進行大區(qū)比賽以及職業(yè)比賽時,女性選手往往很容易受到質疑與批評。

    前不久,日本的北海道地區(qū)舉行了場《噴射戰(zhàn)士》的比賽,一名叫做akiu的女選手奪取了冠軍。這本該是個值得慶祝的事,卻因其在推特發(fā)送的一張獲獎合照讓容顏“背了鍋”,“樣貌丑陋”的標簽被瞬間打上,akiu因此遭到部分網友群起而攻之。

    “女人,天生就是被評價容貌的命運。”

    諸如此類的言論不在少數,當然,也不乏反對此類網友的言論。

    “那些不敢用真名的鍵盤俠噴子真的人格變態(tài)!明明是努力的人不去欣賞反而用一種高高在上的眼光惡意評價,今時今日世風低下到極點?!?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碑斒氯伺l(fā)上指冠,奮起反擊,個人推特一時間也算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了。

    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Akiu的獲獎合照

    對于復雜的電競圈來說,女選手遭受過的此類事件不在少數,職業(yè)領域與非職業(yè)領域內,“支持”與“反對”的對立觀點十分明確。不過,從該事件與其相關事件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不論是akiu的長相問題,還是曾對《守望先鋒》戰(zhàn)隊里Geguri的技術質疑問題,貶低與詆毀的聲音往往存在,似乎女性選手并不受到這些網友的認可。反觀電競男性選手,除去被頻繁爆料的個人生活與技術問題外,并未發(fā)現有網友在針對性格的問題上發(fā)表過大量的激烈言論與文章。

    我們可以看出,游戲技術水平的高低雖然可以用來區(qū)分個人的游戲才能,然而一旦走入戰(zhàn)隊,進行大區(qū)比賽以及職業(yè)比賽時,女性選手往往很容易受到質疑與批評。針對這點,持“支持”觀點的網友總是報以迅速、猛烈的反擊,維護個人心中的女神形象。一件事情總具有正反兩種對立面,這些都是能夠理解的。

    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噴射戰(zhàn)士》

    那么問題就來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他們各自的內心是怎樣的?

    報以“支持”態(tài)度的網友,他們的心理我們不難理解,熱愛、敬佩,甚至愛慕,十分簡單,容易理解。那么對于持“反對”觀點的網友來講,他們的內心又是怎么樣的,或者說,他們是基于怎樣的一種心理去對女性電競選手做出此類評判的?關于這個問題我們放到后面來談,在沒有清楚這部分網友對女性選手的所有看法前,我們不能做出粗魯、粗糙的回答。所以,我們可以向上尋找,去發(fā)現更為優(yōu)秀的女性電競選手,來看看這些選手在他們的眼中是怎樣的一種存在。那么,第一個需要被提及的應該就是TossGirl了。因為她確實是女性電競選手中屈指可數的典型代表人物。

    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星際爭霸》

    說到她必要提到《星際爭霸》,兩者的淵源緣于一位喜愛RTS的父親。在TossGirl的小時候,正是與父親的一次娛樂讓她邂逅了《星際爭霸》。從此之后,匪夷所思的天賦與不懈的努力使得這個有別其他男選手的“女帝”在2012年前帶著她的人族叱咤星際一,并將天皇Flash與WCG冠軍:蟲王——孫一峰相繼斬于馬下,巾幗不讓須眉。然而就像人與社會的關系一樣,所有的技術與努力始終都要受制于游戲版本的更替,“最強的武器是什么?沒錯,就是版本?!本瓦@樣,星際二的出現與廣泛普及讓這位“女帝”措手不及,終是在同年6月29日宣布退役。自此,星際一職業(yè)女子選手血脈斷絕。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她頗為傳奇的電競之路,《守望先鋒》將D·Va的原型放在了她的身上,以另一種形式延續(xù)著曾經的輝煌,正如她在機甲中不停重復的那句:“I'm number one.”

    雖已退役,但在星際一的相關活動與比賽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TossGirl的身影,而網友對于她的評價因受到其頗為傳奇的電競人生的影響,并不存在類似于akiu遭受到的同類事件。

    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TossGirl

    既然說了星際一,我們不妨再去看下《星際爭霸2》。2012年后,《星際爭霸2》的熱度催生出了像刀鋒女皇——Scarlett、Mayuki——馬雪等知名女性選手,前者在接觸游戲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拿到了北美預選賽的冠軍,此后更是在2018年的平昌冬奧會中摘得了《星際爭霸2》的項目金牌。后者作為一名國內選手,亦是在第六屆IeSF的上拿到了首個受到認可的世界女性冠軍,作為一名中國人,這的確是值得去稱贊的事情。而關于這兩位選手,Scarlett的雙性性格早期曾遭受到不少網友的炮轟,但在成功轉為女性并取得出色的成績后“支持”的聲音便多了起來。馬大姐則是十分的神秘與低調,除去微博數十萬的粉絲與直播外,并未出現持“反對”觀點的網友們的此類發(fā)聲。

    除去上述提到的數位女選手外,代表中國參加WESG的《爐石傳說》女選手Yogurt,以及《守望先鋒》的職業(yè)女選手177等都是具有超凡實力的優(yōu)秀女性選手,她們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樣貌也是有目共睹的。

    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第六屆IeSF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一名女性選手的實力得到肯定并獲取大賽的重要名次后,幾乎找尋不到持“反對”觀點的網友,清一色的“支持”。那么在這個相同的條件下,為何akiu卻受到了“反對”?關于這點我們可以從前文——這些網友的評論中尋倒答案:“女人,天生就是被評價容貌的命運。”所以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在他們的世界中有實力并不代表認可,相貌也是一個必選項。

    不難看出,在看待女性電競選手的問題上,對于那些持“反對”觀點的網友們而言,“相貌+實力”的組合方能得到認同。反觀持“支持”觀點的網友門則是在自己價值觀的判斷和生活經驗下做出選擇。所以此刻我們回到方才遺留的問題上:“他們是基于怎樣的一種心理去對女性電競選手做出此類評判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得從社會與心理中尋找答案。

    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英雄聯盟》俄羅斯女性選手

    從古至今,務農、經商、出仕、領兵……大大小小,各行各業(yè),為社會做出貢獻或受到褒獎的多為男性。其比女性更出色的身體結構與被上帝更為偏愛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在戰(zhàn)場和議會中運籌帷帳,決勝千里外、手不掇筆,倚馬長才。鑒于此,在長久的歷史演變與道德規(guī)范中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自然成型。時至今日,雖說經歷了數個朝代的更替與思想解放,但客觀來講,從心而論,男尊女卑的遺留思想問題在本質上并未得到解決,這在如今依舊提倡“男女平等”的聲音中就可顯而易見。所以從這點來說,女性選手的地位在這些“反對”網友的內心里是被潛意識所壓低的,盡管就現在的國內女性的行為表現而言有所出入。

    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社會方面,日本社會的巨大壓力是眾所周知的,煩躁、壓抑等負面情緒充斥著整個社會,密密麻麻,無處釋放,或者說不能盡興釋放。而ACG文化與產業(yè)的興起讓他們在二次元中找到了一個宣泄口,并伴隨著近年來“新文學”體系下的動漫影響,各具特色的二次元女神早已深入內心。與此同時,科技的發(fā)展讓大量的3D虛擬完美女性出現,更加接近真實。而互聯網的興起并成熟,終于讓其具有的“實時交互性”與“半透明性”平滑地成為了他們所依賴的,一種極為恰當的宣泄口。當然,不僅僅是在日本擁有這種情況,只不過日本更為嚴重而已。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應該是日本近些年來出生率呈現負增長的關鍵因素。

    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日本上班族

    加拿大心理學教授喬丹·彼得森曾在一場課堂中談論到一個話題:一個男性是如何看待現實世界中的女性的。他提出,由于不同社會生活的強力感染的影響,每個人的心中都會產生一座完美的女神像。當他們去現實中尋找伴侶或是看到現實中的女性時,潛意識的就會將現實與心中的女神像做出對比,而往往他們不愿去打破自己內心中的那座完美女神像。

    所以從這兩方面我們已經看出了持“反對”觀點網友們的內心世界:由于受到虛擬、次元文化的強力感染與社會壓力的影響,他們的內心在潛意識中會形成一層保護膜,當現實出現高于自身的女性時,就會在潛意識的驅動下與心中的完美女神形象產生對比,“看待是否符合心中所屬”,不過他們往往會選擇去打破別人,而不會去選擇打破自己心中的女神像。而這種“打破”在現實世界中就演變成了一種理想虛擬與骨干現實比較后的抨擊與詆毀,為了宣泄壓力和維持內心的女神標準而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喬丹·彼得森

    通俗來講:只有這種在各方面超越自身并滿足內心要求的人,才能夠獲得他們的認可和諒解。以此類推,那些支持她們的網友想必已經打破了自己心中的女神標準,以理性的角度來進行評判。我們看到,社會的原因固然存在,但這種心理上的恰當調節(jié)能力卻并不是人人都能夠具備的。

    作為非公眾人物,網友們的言論雖然對女性選手的生活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但對于公眾人物—職業(yè)選手造成的影響來說確實小了些。而這就要舉例說到,脫離大眾玩家并逐漸賽事化的《英雄聯盟》了。

    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前段時間,一則“LCL女子戰(zhàn)隊被ROX戰(zhàn)隊吊錘”的新聞相當火熱,二十分鐘,1.8w的經濟差成為了比賽的最終結局。除此之外,在另一場對陣VEG的比賽中,52-2的人頭比亦令人詫異:“這是職業(yè)比賽嗎?”兩場比賽結束后不久,ROX戰(zhàn)隊與VEG戰(zhàn)隊統一收到了拳頭公司的處罰單-—性別歧視的警告。回過頭來看,ROX戰(zhàn)隊在比賽中的“ban五輔助”行為雖然讓人忍俊不禁,但確是一種歧視行為,不過對于ROX戰(zhàn)隊來講:他們其實并沒有意識到這是怎樣的一種行為。這種現象不僅在國外,在國內的相關事件中亦屢見不鮮,究其原因,當今社會自身價值的外在提高得到充分肯定,內在提高求而次之,甚至毫無用處。

    馬克思在二十世紀明示,世界大力發(fā)展的時刻已經到來;齊澤克在二十一世紀警示,是時候該停下來好好思考了。很顯然,不論是職業(yè)選手還是網友都很需要停下來去好好思考一下,因為女選性手并不是因為需要被歧視和詆毀而去參加游戲比賽的。

    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VS女子戰(zhàn)隊對陣VEG戰(zhàn)隊

    拋開上文提到的問題外,魚龍混雜的人群總也會放大復雜人性中惡的一面,加之后天自我學習所贏得的知識儲備量,思維方式、說話方式幾乎被定下了格局,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偶爾出現、大量出現,價值觀不同的網友。這種本質的東西一但被框下大小就很難再去做出改變,況且人性是復雜的,所以“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數百年前的老祖宗早已這樣的教導過我們。可在時代的變革下,當今社會中互聯網的荼毒早已在他們個人的成長中留下了烙印,兩相不見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里“每個人都是主角兒”的自我中心現象屢見不鮮,尤其是在日漸娘化的男性同胞中。試問:當只能看到自己時又怎會再看到他人?所以讓我們正面、正確的去看待女性電競選手吧。

    女性電競選手的“愛”與“恨”

    電競女選手的問題如要深追,涉及到的東西和潛在規(guī)則著實太過復雜,心理、社會、文化、教育……大層面變化帶來的改變已讓渺小的個人隨風搖擺,在這個雜亂不堪的信息時代,青少年的成長在封禁與探求中度過,門內的垃圾太多,獨善其身儼然成為了一門大大的學問。雖然“愛”與“恨”的界限模糊不清,各種言論爭辯不休,不過總有些話是我們共同認可的,接受的: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