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正義使者
2019-12-08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八日,《如龍》在日本發(fā)售于PlayStation 2上。
《如龍》
在《如龍》發(fā)售之前,世嘉內部曾經(jīng)做過一個評價,僅僅只有三成的人覺得這個代號“Project J”的游戲會取得成功——但很顯然,作為制作人的名越稔洋并不這樣想,《如龍》的制作預算高達二十四億日元,在游戲中創(chuàng)建了一個屬于桐生一馬的神室町。
名越稔洋
而有趣的是,倘若我提到“世嘉”與“高預算”這兩個關鍵詞的話,那么鈴木裕的《莎木》自然不得不提。不過,恐怕也正是如此,名越稔洋作為曾經(jīng)坐鎮(zhèn)SEGA-AM2的鈴木裕的后輩,《如龍》也曾經(jīng)被不少人認為是《莎木》的精神續(xù)作。
《莎木》
可無論從哪些方面來說,《如龍》既不是《莎木》的精神續(xù)作,也不是所謂的日本版“俠盜獵車手”,它更多是一種自成一派的風范,它不像耗費了7000萬美元成為SEGA主機夢中最后一根稻草的《莎木》,沒有《莎木》那幾乎細致到神經(jīng)質般的可互動細節(jié),它也不像讓Rockstar一戰(zhàn)成名的《俠盜獵車手》那樣,沒有《俠盜獵車手》那堪稱廣袤無垠的地圖設定與開放性,它只是一款有著偏重電影化的敘事手法、獨特的動作效果搭配上半開放的世界構成的ARPG游戲而已。
《如龍》游戲畫面
馳星周的劇本、ARPG的核心、出色的打斗效果、豐富多彩的小游戲與當時少見的日本極道背景,這些構成讓《如龍》在Play Station 2的生命末期,成了一匹真正的黑馬,走上了一條與“莎木”完全不同的道路。
游戲歷史上的今天旨在為你帶來這浩瀚歷史中每一個閃光之處的點滴故事,也許它并不是那么耀眼,也沒有那么值得銘記,但是我仍然希望在這洶涌的長河中將其撈起,讓你回想起在許多年前的今天,曾經(jīng)有一個人與你看著同樣一片星空。
我是銀河正義使者,我們明天再見。
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wǎng)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