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D.哈卡

2024-09-13

我也是哥布林。

    前幾天,家中長輩詢問我是否計劃回家慶祝中秋節(jié)。我本打算回家一趟,但不幸的是,房東突然通知我,租住的房子即將出售,要求我盡快搬離。因此,在這個充滿團圓氣息的節(jié)日里,我將不得不獨自一人在外地整理行囊,離開這個我好不容易才適應的“家”,前往另一個“異鄉(xiāng)”。

    長輩們還順便催促我找對象,這讓我不禁泛起一絲苦笑。對我這樣一個生活軌跡僅限于公司和出租屋兩點一線,缺乏線下社交的“寫稿哥布林”來說,找對象又談何容易。這不禁讓我托著下巴開始幻想:“會不會下次去公司,突然有個160cm,45kg,喜歡打游戲的美少女同事,被安排到我隔壁工位,散發(fā)著淡淡香水味,紅著臉對我說:‘前輩你真帥,文章還寫得好,所以請和我交往吧!’”

    當看到這段仿佛癡人囈語的定型文后,你腦海里或許已經(jīng)浮現(xiàn)出那張梗圖:哥布林一只手托下巴,一只眼睛微瞇,眉頭緊鎖作思考狀。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最近,這只托腮哥布林和這段定型文經(jīng)常綁定出現(xiàn)在各個平臺上,廣大網(wǎng)友借用它來表達自己對未來的各種“幻想時刻”。

    你可以看到,眼神清澈的“大學生哥布林”在頻繁刷到純愛番后,開始幻想開學后,是否會有傲嬌黑長直少女對他展開愛的告白。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你也可以看到,喜歡運動的“健身哥布林”幻想著有相同運動愛好的高冷甜妹,能眼閃淚花聲帶哭腔地向他表露自己長久以來的戀慕之情。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你甚至還能看到正在打標高的“土木哥布林”,期待著公司能下派一個“土木圣女”到自己的工作地,請求和自己交往。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而這張梗圖,最初源自畫師@B9WWWW在X上發(fā)布的一系列哥布林肖像。由于畫中角色的身份,與前段時間開始流行的“哥布林文學”中角色的身份一致,再加之其托腮沉思的表情極具魔性,因此它被網(wǎng)友單獨截取出來,并結(jié)合“哥布林文學”進行了一波二創(chuàng)。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而“哥布林文學”這個概念,相信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并不陌生。簡而言之,由于眾多正經(jīng)或不正經(jīng)文化作品的貢獻,哥布林如今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已經(jīng)成了“丑陋”“弱小”“邪惡”等負面詞匯的代名詞。而“哥布林”也因此成為那些長相平平、缺乏社交活動、缺乏伴侶陪伴的人,用于自嘲的稱謂。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所以在“哥布林文學”中,大部分網(wǎng)友都是用它來表達對自我的貶低。比如在抖音的各種美女秀自拍的評論區(qū)中,你經(jīng)常可以看到有人把自己比作哥布林,并帶入其第一人稱視角發(fā)言:“你只是想把我騙出洞穴,好殺掉我升級”。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盡管在這一輪新式“哥布林文學”的潮流中,人們除了用它來表達自嘲外,還增添了一層似乎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幻想元素,可當人們自比為“哥布林”時,實際上已經(jīng)在最初就默認了對自我的矮化。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要知道,雖然這些梗圖的配文,在表面上好像描繪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但其中所蘊含的詳盡而脫離現(xiàn)實的幻想,幾乎等同于不可能實現(xiàn)的空中樓閣。他們內(nèi)心深處也深知,這些愿望實現(xiàn)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更像是“吃國潮外賣前被膨脹神券炸死”的幻想,這反而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了“哥布林們”對未來的悲觀態(tài)度。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哥布林”式的自我矮化,作為一種由廣大網(wǎng)友集體創(chuàng)作并傳播的形象,它反映了大眾對所承受壓力的釋放,成了當代大眾生活體驗的言語表達。當向外宣泄情緒變得無濟于事時,我們消解壓力的唯一途徑,似乎就是對自我進行矮化,降低所有人(包括自己)對自我的期待——我丑陋、我自卑、我放棄,因為我只是一只哥布林。無論我努力與否,我始終只能是哥布林。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這種自我保護的心理機制,讓哥布林們在成為“哥布林”的那一刻起,就認為自己的上限,已被不可改變的命運所限制。他們已經(jīng)跳過了努力的過程,為自己預設了一個注定失敗的結(jié)局。

    哥布林身上的所有缺點,似乎都變得理所當然。他們不再嘗試去改變現(xiàn)狀,不再努力去突破自己的極限,而是心甘情愿地接受“命運”,任由自己陷入一種消極的循環(huán)。而個體將自我意識融入其中時,也同樣讓自己處于“哥布林”這個集體意識的庇護之下。在哥布林巢穴中,哥布林們才得以抱團取暖,讓一直承受著生活壓力的心靈獲得片刻放松。

    實際上,“哥布林”并非憑空出現(xiàn)。如果追溯互聯(lián)網(wǎng)的歷史記錄,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具有類似于“哥布林”功能的代稱。近年來,有“骷髏”和“帕魯”,前幾年則有“嗎嘍”和“鼠鼠”,而如果你繼續(xù)向前探索,甚至還能發(fā)現(xiàn)如今逐漸淡出人們記憶的“屌絲”。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但“鼠鼠”也好、“帕魯”也好,“哥布林”也罷,他們都是年輕人為消解壓力而通過自嘲進行釋放的窗口。雖然人們自嘲的稱謂雖然隨著時間一直在變,但不變的是在生活重壓下,那一個個難以喘息的靈魂。

    而他們無處宣泄的群體性焦慮,最終只能吞入各自肚中,通過自我貶損將其消化。

    但在“哥布林”不斷蔓延的族群中,也有一些“偽哥布林”混跡其中。

    你會發(fā)現(xiàn),抖音上使用“哥布林文學”發(fā)自拍的,往往并非真正的哥布林,而是一個個“勇者”和“圣女”。雖然他們同樣使用著“哥布林”進行自嘲,但自拍中的“勇者”們一個個玉樹臨風,“圣女”們一個個閉月羞花。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而一眾本想找同族抱團取暖的真“哥布林”們,在遭到文案詐騙后點入了視頻。當他們目睹“勇者”和“圣女”們的真容后,只能在評論區(qū)再度破防,大呼上當。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這些“勇者”和“圣女”的初衷,可能并非有意通過“釣魚”,再次傷害哥布林們本就脆弱的內(nèi)心。他們中的一些人,或許是單純地為了追求網(wǎng)絡上的流量和關注度,或許是因為過度的自謙和謙卑,又或許是因為他們內(nèi)心深處渴望在哥布林族群中找到一種歸屬感和認同感,于是他們也選擇將自己稱為“哥布林”。

    然而,這種行為無疑擠壓了真哥布林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生存空間。“勇者”們所擁有的“主角光環(huán)”,在陰暗的哥布林巢穴中顯得格外耀眼,足以刺痛那些早已適應黑暗的哥布林們的眼睛。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原本,“哥布林”只是失意者通過自我貶低而尋求歸屬感的集體避風港,但隨著普通人乃至“勇者”和“圣女”都開始自我滑坡,將自己稱為“哥布林”,并紛紛涌入哥布林巢穴時,這個稱謂便不再適合真正的哥布林。這時,“哥布林”已經(jīng)演變成類似“青春傷痛文學”般的存在,成了一種眾人跟風追逐的流行符號——就算是現(xiàn)充,也能借“哥布林文學”進行一番無病呻吟。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可當“哥布林巢穴”被“勇者”和“圣女”鳩占鵲巢時,真正的“哥布林”們又該何去何從?

    再度翻紅的“哥布林文學”,已經(jīng)成為了流行符號

    誰知道呢。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