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太空熊

2025-07-23

馮虛御風。

    《明末:淵虛之羽》是個借勢而起的作品,它的第一支預告充滿挑釁意味,在當時引發(fā)了“魂游”玩家的群嘲狂歡。很多人并不看好這個問題項目,也不看好背后的靈澤科技。但現(xiàn)在看來,這大概是游戲史上最激進的一次預期管理。抱著極低的期待,所有參與過試玩的玩家,幾乎都對《明末:淵虛之羽》有了非常明顯的改觀。

    和四年前相比,游戲完全褪去了惡劣的抄襲質(zhì)感,在核心系統(tǒng)、動作設計、審美元素等方方面面,實現(xiàn)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風味,且各方面的素質(zhì)堪稱不俗。與近年涌現(xiàn)的一眾“魂游”相比,《明末:淵虛之羽》不僅絲毫不落下風,在部分關(guān)鍵設計上更是頗有長處,其中又以戰(zhàn)斗交互和關(guān)卡探索最為突出。

    而對一款傳統(tǒng)“魂游”來說,戰(zhàn)斗和關(guān)卡正是整個流程的核心體驗,也是最見設計水平之處。如果你喜歡原教旨的“魂游”玩法,那《明末:淵虛之羽》會是一款體驗極佳的上乘作品。但相對地,本作也受制于“魂游”設計的諸多限制,難免會在劇情敘事、動作表現(xiàn)等方面,陷入不同程度的窠臼。

    《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可以說:是成也“魂游”,敗也“魂游”。不過,對絕大多數(shù)“魂游”愛好者來說,本作的成功之處是遠多過缺陷的。

    首先值得稱道的,是《明末:淵虛之羽》的關(guān)卡設計。本作的關(guān)卡采用了經(jīng)典的一體化箱庭結(jié)構(gòu),其中有著大量的捷徑和岔道,確保了各個區(qū)域間的連通性,并為玩家提供了多樣化的攻關(guān)路線。游戲中幾乎不存在所謂的斷頭路,每一條路線都會導向一片新區(qū)域、一個新捷徑,或直接將你帶回來時的路口。

    利用關(guān)卡設計上的優(yōu)勢,《明末:淵虛之羽》將游戲中的“篝火”數(shù)量壓縮到了極致。相對于地圖大小,游戲的捷徑和回環(huán)結(jié)構(gòu)顯得異常密集,僅需在地圖的關(guān)鍵節(jié)點部署少量的杜宇神龕,就能覆蓋絕大多數(shù)的攻關(guān)流程。只要你認真探索,極少會出現(xiàn)彈盡糧絕,卻仍得不到喘息的情況。

    探索流程的節(jié)奏把握,是“魂游”體驗的試金石——過長過硬的流程,容易讓玩家堆積負面情緒,而隨處可見的“篝火”,又會讓探索體驗變得輕浮廉價?!睹髂簻Y虛之羽》則很好地完成了兩者的平衡。

    《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具體而言,本作的地圖整體呈現(xiàn)為中心化的發(fā)散設計。每個區(qū)域通常只有一個神龕,在玩家向外探索的過程中,會頻繁出現(xiàn)回環(huán)路線和各種經(jīng)典的捷徑,比如只能從一側(cè)開啟的大門,以及可放下的梯子等。針對區(qū)域類型的不同,箱庭的重點也會產(chǎn)生差異,比如蜀王祠地下就是典型的“樓層”箱庭,以需要激活的電梯為捷徑,連通不同層級的環(huán)形結(jié)構(gòu),來實現(xiàn)單個神龕覆蓋全關(guān)卡的一體化設計。

    類似開頭,將蜀王祠神龕作為地圖中心的設計,在之后的地圖中更是比比皆是——直到臨近通關(guān),都沒有出現(xiàn)濫用神龕或空曠無物的現(xiàn)象。初見35小時的流程,關(guān)卡水平幾乎沒有太大的下放,除了后期存在一定的復用外,幾乎沒有太多可挑剔的地方。

    在高水準箱庭的基礎上,《明末:淵虛之羽》也打破了許多“魂游”的老傳統(tǒng),為探索帶來了許多便利,比如官方提示隱藏道路和危險陷阱、標注可對話的NPC等。甚至怕路線太多,導致玩家錯過神龕,還破天荒地在右下角加入了指示羅盤。而除了這些直接的幫助外,游戲的整體敘事也變得更加清晰,地圖上的敵人有著更為鮮明的陣營概念,在區(qū)域布置上更加講究,遭遇時也會無視玩家互相搏斗,為攻關(guān)減少壓力。

    《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但可惜的是,《明末:淵虛之羽》并沒有實現(xiàn)真正的一體化大箱庭,其地圖仍然有著章節(jié)式的明顯分界。雖然關(guān)卡的探索體驗流暢有趣,但仍無法達到那種“竟能通往這里”的驚喜感。不過,這種要求本身就極高,作為標桿的“黑暗之魂”系列尚且不能復刻,于《明末:淵虛之羽》而言也不能強求,更多只是遺憾。

    相較于關(guān)卡設計上的遺憾,本作在戰(zhàn)斗方面的表現(xiàn),則超越了傳統(tǒng)的“魂游”作品——以一套高效的羽毛資源系統(tǒng),及閃避、彈刀、相殺等多元化的交互方式,實現(xiàn)了屬于自己的戰(zhàn)斗風格。

    本作的主角無常,可以通過閃避或特定的攻擊招式,來獲得不同對應數(shù)量的能量資源,游戲中稱之為須羽。須羽是游戲中的核心資源,可以用來釋放武器技能及各種法術(shù)。整體上,《明末:淵虛之羽》的戰(zhàn)斗就是圍繞須羽資源的循環(huán),來展開的。

    具體而言,須羽的第一來源是角色的閃避動作。無常的閃避動作為墊步,雖然墊步的持續(xù)硬直較大,且不可互相取消,但動作的無敵幀極長,從墊步啟動到動畫完全結(jié)束,幾乎全程都有閃避判定,且覆蓋投技、范圍攻擊等所有傷害類型,性能輕松躋身全“魂游”最強之列。

    《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須羽的第二來源,主要是武器的各種招式動作,比如長刀的第二連擊、大斧的連擊收尾,或是雙刀用于相殺的抗衡機制,即與被動閃避相反的迎擊動作。雖然這些招式并不如閃避來得萬能,但這些主動獲取資源的手段,至少提供了戰(zhàn)斗風格上的多樣性,不至于讓游戲陷入滿地墊步的惡性循環(huán)。

    相較于來源,須羽的使用途徑則五花八門。首先,它可以用于加速武器的蓄力動作,強化武器自帶或全局通用的流派技能;其次,須羽也是施放法術(shù)的必要資源,可以被看成一種可再生的法力值。

    前者相對形象,即強化對應武器的攻速和武技,后者則比較突破常規(guī)——畢竟,須羽資源是可再生的,只要閃避得當,你的法術(shù)資源就是無窮無盡的,其中也包含回血等功能型法術(shù),能提供近乎無限的傷害和續(xù)航手段。事實上,由于共用一套可再生的資源循環(huán),當你組合使用武器技能和法術(shù)時,兩者的區(qū)別微乎其微,都可以在流程中作為主要的戰(zhàn)斗手段。

    而《明末:淵虛之羽》的操作上限和戰(zhàn)斗多樣性,主要就是通過須羽資源的多樣化使用,來實現(xiàn)的。否則,只靠閃避、回擊的經(jīng)典回合制玩法,很難感受到本作在戰(zhàn)斗方面的樂趣。

    《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以具體的武器和操作手法舉例:大斧獲取須羽的主要手段,是連擊的收尾動作。可一般在實戰(zhàn)中,你不一定有足夠長的間隙把連招打完,但大斧的武器技能和部分法術(shù),可以跳過連擊的前半部分,讓你直接從后段啟動連擊,并快速完成收尾動作,獲得高達三格的須羽資源。關(guān)鍵之處在于,三格須羽足夠啟動絕大多數(shù)的技能和法術(shù),從而實現(xiàn)從消耗到回收的快速循環(huán)。

    不同武器的須羽獲取手段截然不同,上述的大斧為循環(huán)回收,長刀是最常規(guī)的輕擊二連蹭刀,雙刀則是利用揮刀時的抗衡效果,通過相殺在進攻的同時收集資源,而長槍和單手劍的機制更加特殊——

    長槍可以通過連擊來積攢龍膽層數(shù),最后利用武器技能將龍膽轉(zhuǎn)化成對應的須羽資源,這意味著長槍是一把冷啟動的武器,需要事先積攢須羽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資源循環(huán);單手劍則更像是一種變體法杖,裝備的過程中會隨時間自動生成須羽,通過攻擊或施法來積攢層數(shù),進一步提高資源的生成速度,進而成為低消耗的法術(shù)永動機。

    《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視敵人特點而定,五把武器沒有優(yōu)劣之分,都有各自的用武之地。其中以長槍較為獨特,因為需要預備資源來轉(zhuǎn)化層數(shù),所以更適合作為副武器,借助游戲中的瞬息斬,來觸發(fā)自身的武器技能。整體上要更鼓勵玩家切換武器,多使用瞬息斬,才能發(fā)揮武器設計的特點。

    其他武器則比較符合直覺,長刀是用于彈反的均衡武器,大斧有著更高的削韌能力,雙刀的攻擊更加密不透風,單手劍如上述所說,主要是一把法杖。

    當然,如果不配上多樣化的敵人,再多的攻擊手段也無處施展。遺憾的是,《明末:淵虛之羽》的敵人類型是比較固定的,其中也包含Boss的設計邏輯——雖說不至于過度同質(zhì)化,但也有些許粗暴堆疊之嫌。

    游戲中雖然出現(xiàn)了古蜀、大西軍、明軍等不同陣營,但敵人的分類整體上較為趨近,主要以持械與不持械作為區(qū)分。持械敵人可以利用彈反、抗衡進行對策和壓制,而其他敵人則更適合用法術(shù)和武器技能進行絞殺。其中,持械的人形敵人在區(qū)分度和種類上顯得更加匱乏,加之游戲的彈反、抗衡窗口給得十分之長,也讓這些敵人的處理變得更加趨同。

    《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這一點與其說是缺陷,倒不如說是因人而異——對在“魂游”中更偏重RPG部分的玩家而言,《明末:淵虛之羽》的戰(zhàn)斗不僅易于上手,也易于精通,能在動作體驗之外,留出更多屬于構(gòu)筑和配裝的策略空間。在這一點上,本作確實更傾向那些操作和反應壓力更小的經(jīng)典“魂游”。

    然而,制作組對部分Boss和精英敵人的固化處理,可能會成為戰(zhàn)斗體驗的隱患。具體體現(xiàn)為:部分敵人招式的追蹤性能過強、攻擊段數(shù)過多,且傷害奇高,以至于玩家的初見和試錯過程被拉得過長,從而造成無可避免的疲勞感。

    具體來說,幾乎所有的Boss都會有一個近乎殺招的招牌技能,只靠墊步等常規(guī)動作幾乎無法規(guī)避,比如唐王行宮的Boss紅嵐,她有一招帶移動的雙刀亂舞,只靠墊步和彈刀是無法完美處理的。因為追蹤性能強、攻擊段數(shù)多,所以能打到連續(xù)墊步之間的硬直狀態(tài),同時這招也沒有固定的彈反硬直。

    如果放在其他“魂游”里,那么這絕對是無可爭議的糞招,包括我自己在參加試玩時,也被紅嵐卡住許久。而在《明末:淵虛之羽》里,像紅嵐這樣的Boss只多不少,多段且?guī)ё粉櫺阅艿恼惺礁菙?shù)不勝數(shù),甚至絕大多數(shù)Boss和精英敵人的攻擊節(jié)奏,就是照著角色的硬直時間設計的。包括倒地和喝藥都有數(shù)以秒計的超長硬直時間,敵人的攻擊速度和AI經(jīng)過設計,剛好就能卡在玩家的硬直上,對你造成精準傷害。

    《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又因為墊步的性能過強,并且是資源循環(huán)的啟動手段,因而本作對胡亂刷鍵的懲罰也非常嚴重,這樣才能逼迫玩家使用其他的處理手段。雖然有玩家將這種設計理解為教別人打游戲,或說是一種限制行為,但我本人對此的接受度反而比較高。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游戲的Boss是不需要背版的——如果有,那這場Boss戰(zhàn)要么清湯寡水,要么光速結(jié)束,沒有所謂的交互樂趣。

    而《明末:淵虛之羽》的處理,則在合理的范疇之內(nèi)。強力Boss多數(shù)只有一到兩個沒有常規(guī)解的疑難招式,只要你找到對應的破解方法,那問題很快就會迎刃而解。再以紅嵐為例,她的疑難招式就可以被飛羽的無敵狀態(tài),給完全覆蓋。而飛羽指的是游戲中釋放部分法術(shù)時自帶的一段無敵時間,制作組通過把金羽劍氣放在Boss房門口的神龕旁,間接暗示了其正確的用法。

    當紅嵐使出雙刀回旋時,迎著劍鋒使出法術(shù),觸發(fā)飛羽狀態(tài),無敵時間就能覆蓋到后撤步結(jié)束,從而規(guī)避攻擊的所有后續(xù)傷害。這一點不只適用于紅嵐,也對所有的Boss通用,只要是能觸發(fā)飛羽的法術(shù),一律可以用來處理難以化解的攻擊。同時,也有長槍的迅羽、長刀的閃身等長無敵動作,如果釋放得當,也可以處理疑難招式。

    《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這一點同樣有利有弊。有利在于,摸清敵人的招式后,你可以輕松打出穩(wěn)定、安全,且華麗的效果;弊端則在于,敵人招式的變數(shù)被大量的安全選項覆蓋,以至于大部分Boss的戰(zhàn)斗體驗都趨近相同。如果再加上制作組為了限制墊步的種種為難,那游戲的Boss戰(zhàn)可能會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饋——而具體的反饋優(yōu)劣,要取決于玩家愿不愿意,或能不能想到去利用飛羽無敵、背刺破剎等游戲內(nèi)機制。如果能組合使用彈反、抗衡、飛羽、破剎等等的手段,那本作并不存在任何一場惡意的Boss戰(zhàn)。

    當然,凡事總有例外。在游戲后期,會出現(xiàn)一種集光污染、多動癥、高傷害一體的惡意小怪,其性能在正面對抗中碾壓主角。我唯一能想到的解釋,就是制作組希望突出游戲中的心魔機制,利用心魔不分敵我,且會刷新在死亡地點的特性,對強力敵人進行夾擊。但在數(shù)次被連人帶心魔一起秒殺后,我選擇了放棄解釋,承認制作組暴力堆疊強度的事實。

    《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最后,簡單聊聊劇情和背景方面——不過,這其實是兩個話題。

    如果從故事的舞臺和背景選擇上,《明末:淵虛之羽》無疑是新穎的。哪怕是國內(nèi)的游戲,也幾乎沒有涉及古蜀和大西軍的作品。你可以在游戲里看到很多有關(guān)蜀地的人文風貌和歷史人物,其中不乏三星堆祭器等標志性符號,以及張獻忠這種頗具爭議的話題人物。作為一種推薦和引入,是非常不錯的。

    然而劇情上,受限于碎片化敘事和歷史本身的框架,本作的故事只是中規(guī)中矩,無法給人帶來歷史維度上的史詩感,也無法從人物的命運中品出可共情的超越性,更多只是事件和人物的符號堆疊。但話又說回來,能看到那些龍虎之姿的牛人變成Boss站在你面前,光是認知上就已經(jīng)夠有沖擊力了。

    《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時間回到2021年,那時的我斷然不敢想象,《明末:淵虛之羽》居然能做到今天的地步。不管是得益于引擎技術(shù)的整體進步,還是心里確實憋了一口氣……總之,靈澤科技完成了蛻變,如今羽翼豐滿,不再需要搞不體面的拿來主義,而是可以堂堂正正地追趕,乃至超越自己曾經(jīng)的偶像。

    借用四年前對本作的點評:不足的地方,向外去拿,本來就天經(jīng)地義。關(guān)鍵在于,這個拿來的東西,究竟路數(shù)如何,又打算作何處置。是準備拿回國內(nèi),去搞“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呢?還是就著蘿卜白菜,挑選著,和其他有養(yǎng)料的東西一并吃掉?

    事實證明,魯迅說得對。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而《明末:淵虛之羽》,儼然已是一副新的模樣了。


    《明末:淵虛之羽》評測:羽翼已成

    本游戲評測硬件配置規(guī)格如下:
    顯示器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尺寸

    31.5英寸

    面板

    平面QD-OLED

    分辨率

    3840x2160(UHD)

    刷新率

    240Hz

    響應時間

    0.03ms GtG

    對比度

    1500000:1

    可視角度

    178°(H)/178°(V)

    亮度

    250尼特(SDR)/1000尼特(HDR)

    HDR

    HDR TRUE BLACK 400

    Adobe RGB 98%

    DCI-P3 99% / sRGB 138%(CIE1976)

    3DM 評分:8.9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