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奔!大學畢業(yè)生街頭擺攤給手機貼膜月入一萬五
- 來源:揚子晚報
- 作者:newtype2001
- 編輯:newtype2001
“貼膜哥”是丹陽人,大學畢業(yè)后做生意
昨天傍晚,記者來到南京建鄴區(qū)南湖體育場東側(cè)的文體路夜市,隨便找了一位攤主詢問附近是否有位貼膜生意很火的攤位。“不小蔡嘛,在夜市最北邊!”攤主說,夜市上有兩個貼膜攤,小蔡的生意最好,經(jīng)常有人排隊貼膜。記者隨后找到了正在出攤的小蔡,他的攤位有近八個平方那么大,除了貼膜還賣些手機殼、手機掛件、鼠標等。“我說怎么這兩天總有人來我這要求拍照呢。”
小蔡完全不知自己走紅網(wǎng)絡(luò),成了“貼膜哥”。小蔡來自丹陽,2009年從南京某本一高校畢業(yè)后就留在南京專業(yè)從事貼膜,在南湖擺攤近三年了,積累了不少老客戶,生意“還算可以”。“說多了同行不高興,說少了又不真實。反正就我一人忙,差的時候一天兩三百元,好的時候能有一千多元。”小蔡并不想透露具體的月收入,記者計算了一下,用小蔡給出的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相加除二取平均值,假設(shè)小蔡平均每天600元,一個月出攤25天僅貼膜就有一萬五千元的收入,這還不包括他賣手機配件和鼠標的收入。記者詢問收入是否近兩萬?小蔡笑笑沒接話,他只是告訴記者,除非天氣不好他基本每天出攤,相比小蔡那些每月拿固定工資的大學同學,他目前的收入“比他們多一些”。
是不是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貼膜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已經(jīng)悄悄成為了“高薪行業(yè)”呢?連日來,記者在其他地方走訪也發(fā)現(xiàn),“貼膜業(yè)”的平均月收入最低都有兩三千元,多則五六千元,恐怕要讓不少上班族“羨慕嫉妒恨”。地鐵新街口站南京商貿(mào)中心出口處,多的時候聚集了不下四個手機貼膜攤,其中的小劉告訴記者,手機貼膜也分淡旺季,夏季生意最好。“這里市口好,樓上就是蘇寧賣手機的,地鐵人流量又大,一個月可賺五六千塊,淡季一個月也有兩三千元的收入。”小劉說。
真正的MBA在民間
有巧勁
1抓住年輕顧客的興趣點
“這段時間來能明顯感覺到用智能手機的人越來越多,很多都是通訊運營商送的定制機,貼膜的人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了。”小蔡告訴記者,當下年輕人對手機美容的興趣點也在改變,讓貼膜生意變好了,“現(xiàn)在手機膜做的越來越時尚,除了傳統(tǒng)的鉆石膜、高清膜、鏡面膜,現(xiàn)在有很多卡通圖案的手機膜,有的女孩一兩個月就來換一次。”
2單打獨斗不行,要有人“領(lǐng)進門”
小蔡告訴記者,外行看覺得貼膜賺錢似乎很容易,但如果沒前輩帶,至少需要半年多才能入行。
3進貨渠道是關(guān)鍵,但商業(yè)機密“不能說”
“貼膜技術(shù)有講究,關(guān)鍵是到哪里進貨,怎么進貨。”對于手機膜的進貨環(huán)節(jié),小蔡不愿多透露。珠江路某電子數(shù)碼城一位經(jīng)營手機貼膜批發(fā)生意的何先生告訴記者,市場上所謂的鉆石膜要價二三十元,進價卻只有5元,等于是翻了好幾番。“據(jù)我了解,做手機貼膜生意的一天至少有100多元的收入,貼蘋果手機的膜甚至可以賺200多元。”何先生認為,貼膜利潤高,主要是因為成本低,一張膜批發(fā)價最多十幾塊。“普通的膜我一元錢就可以批發(fā)給你,液晶保護膜的批發(fā)價一般是5元錢。”
定位準
擺攤比上班適合自己
以后想開店
“喝酒耍無賴不給錢的,小混混索要保護費的,擺攤這幾年什么人都遇見過。”小蔡說自己擺攤多年,接觸了很多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他自認為現(xiàn)在看人很準“對什么人說什么話,用什么表情都是有講究的。”小蔡告訴記者,大學畢業(yè)的時候他也有機會到單位上班,但他覺得現(xiàn)在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更適合自己“只要肯吃苦都能賺到錢的。”小蔡下一步正考慮開個實體店擴大經(jīng)營規(guī)模。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