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跡》口碑差郭敬明崩潰:我死了才不會噴?
-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skylark
- 編輯:豆角
對于向來被視為“精明商人”的郭敬明,他的解釋和回應是,CG特效超越物理規(guī)則的局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攝影機運動的軌跡和拍攝方式、物質和演員的狀態(tài)永遠不可能用實拍達到。盡管今天技術還有限制,但不斷的探索和突破,它的意義是超越極限的。至于把名演員制成動畫人偶充氣娃娃么,郭敬明說,這么大的成本投入,雖然是很有理想很有意義的事,但如果沒有這些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給投資方吃定心丸,是沒有人肯投資的。
電影上映前,他發(fā)過一條自嘲的微博,說“我姓郭,又不姓鍋”,這種“凡事都怪郭敬明”,以及大批不喜歡他的人在沒看電影的情況下直接開罵打一星多少還是讓他有些委屈。不過這次他說“比《小時代》好了,不是所有人都罵了,也有不少媒體和影評人看到我們真的在努力,為中國電影做的那些有意義的事。”
《爵跡》首日排片率位列當日第一,但電影上映三天后,已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和《湄公河行動》趕超。3天2億元的票房,郭敬明并不滿意,“沒有想象中的好,但也不至于很糟糕。”不過,大概也是由于票房未達預期,在記者詢問影片是否有續(xù)集時,郭敬明否認了《爵跡2》進入制作的說法,并表示,會不會繼續(xù)拍還是要看市場的反應。
澎湃新聞:《爵跡》小說是一個龐大的世界觀,在改成電影的過程中,取舍和改編的思路是怎么樣的?
郭敬明:電影呈現(xiàn)的已經(jīng)比小說的世界觀小很多,原作里面主線人物就有三四十個之多,電影只取了了很少的幾個人物,但是以一部電影時長來講,很難容納小說的架構。我們已經(jīng)做了很多刪減,即便是現(xiàn)在呈現(xiàn)的電影也比最初剪輯的160分鐘版本刪掉了很多內容。減掉了40分鐘,對導演的表達來說原本可以承載蠻多東西的。對我來說還是有一些可惜的。
在處理上我們簡化了支線的情節(jié),把人物的命運盡可能往一個地方匯聚,選擇了原著里最后大家都到了永生島的這樣一個情節(jié),這是最方便人物的匯合。
澎湃新聞:《爵跡》中間有很多刻意賣腐的段落和設置,是怎么考慮的?其實是可以預想這會成為觀眾的“槽點”,可以看作是導演的一種迎合嗎?
郭敬明:不是刻意去賣腐。其實跟傳統(tǒng)武俠小說中的師傅徒弟中的關系沒有什么區(qū)別,就是我教你所有的本事,有一天我死了你就繼承我的衣缽或者地位、權利,用東方的眼光看,這種關系其實并不稀奇。只是我們又多賦予了一部分人與人之間靈犀的意義。以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被固定地劃分為愛情、親情、友情,好像討論什么感情都離不開這種界定,但是《爵跡》中王爵和使徒,有各種各樣的身份設定,有異性、有同性、有兄妹、有父女,而使徒和王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不同于常規(guī)的第四種感情,唯一屬于他們,和其他人區(qū)分開來的。這是一開始就設定的。本身奇幻的世界,就是需要你去創(chuàng)造專屬于那個世界里的東西。在《爵跡》創(chuàng)作里,我也盡可能去賦予這種獨特性。
澎湃新聞:目前看來挖了很大的坑,后續(xù)對這個坑怎樣去填的設想是怎么一個規(guī)劃?
郭敬明:如果有機會希望把這個電影可以往下拍,但是CG制作特別特別麻煩,各方面的人力物力時間都需要投入特別大。我從做《小時代3》開始籌備。《爵跡2》還沒有進入制作階段,還要看我后面的工作以及市場的需求。
澎湃新聞:拍這部電影,對你來說和拍《小時代》相比有什么樣的成長?
郭敬明:《小時代》是我導演初期階段的一個總結吧,已經(jīng)過去了。我才三十幾歲,不希望自己是一個只能拍《小時代》那樣電影的導演,盡管那個系列有它的成功之處,也還是有很多投資人來找我希望我再拍類似的電影。如果真的為了票房,我再拍個《小時代5》,投資又小又快,上映就把錢賺了,那也不是我的追求。
探索CG技術,突破的是物理規(guī)律的限制
澎湃新聞:《爵跡》的追求現(xiàn)在看來完成的怎么樣?
郭敬明:最大的欣慰就是我們真的把這個片子做出來完成了。我們開始做《爵跡》的時候,全球有很多CG電影都面臨困難,到現(xiàn)在還是挺難的,所以我們也沒有考慮太多考慮很長遠,想著還是先邁出第一步來試一下,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可以讓我懂得很多東西。之前我們自己經(jīng)常開玩笑說這個片子可能會完成不了,做不出來,達不到想象中上映的標準。但這個幕后團隊還真的是挺拼的,我真的很為他們驕傲。
澎湃新聞:全球各種CG電影的實踐看來都性價比不高,為什么還要做這種嘗試?
郭敬明:CG是想象力的突破,畫面,人物的狀態(tài),在真實的實拍中其實很難做到的視覺感受CG可以做到。這也是CG電影的魅力,它沒有局限了,任何你想做的,突破想象的地方都可以去實現(xiàn),也可以無限制地追求。它和實拍電影兩者要挑戰(zhàn)和克服的東西不一樣,但實拍電影中有些東西可能是你永遠都無法克服的,一些演員的狀態(tài),達不到就是達不到;攝影機的運動軌跡,就是沒有辦法那么自由,它可能是違反物理規(guī)則的。但是CG是一個純虛幻的東西,擺脫了現(xiàn)實的限制,技術的可能性是無限的,可能有些東西你現(xiàn)在做不到,但是你去探索、去研究 ,它總有一天是可以達到的??赡苄允亲畲蟮牟煌>拖袂把乜茖W實驗室里試驗,失敗的可能性很大,但你得去做。
澎湃新聞:片子的特效龐大而復雜,之前也沒有做過相關的事情,作為導演又必須是領導者,但可能團隊中每個人都比你更懂特效,你怎么去掌控這個團隊?
郭敬明:跟整個團隊磨合了很久,技術的部分當然是他們比我更懂。但我們是互補的。做技術的人不懂電影的語言,不懂表演、鏡頭、燈光,分不清焦段的層次、軸線、剪輯的邏輯、鏡頭的匹配、鏡頭的對稱數(shù)量,這些基本的問題他們是不知道的,技術上要問他們。技術團隊可以提供解決方案,但他們不能做藝術的創(chuàng)作,那個是導演在創(chuàng)造,藝術上的東西還是我在表達。
澎湃新聞:怎么看待故事和特效的關系?
郭敬明:故事跟技術互相輔助,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需要技術去輔助的,只要去拍就好了。但是人類的想象力那么大,還有一部分突破想象力的故事是需要技術去輔助?!栋⒎策_》、《地心引力》、《復仇者聯(lián)盟》這樣的東西,必須依靠技術去幫助表達。但是純技術是沒有意思的,像看科教片一樣。
因為不喜歡我而覺得作品垃圾,本身也很狹隘
澎湃新聞:《爵跡》寫在2009年前后,當時沒有連載完,后面你還會出版新的《爵跡》的書,和五年前相比覺得自己有了怎樣的成長?開始連載的時候你把《爵跡》形容為自己出道十年一個證明,為什么選擇這樣的一個作品來證明?
郭敬明:倒不是要證明什么吧,就是我自己本身喜歡這個題材的作品,在《幻城》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寫了,一方面是沒有時間,另一方面也是覺得那個時候能力不夠去寫一個更有質量和想象力的奇幻題材,也思考了很久?!毒糅E》和《幻城》相比,它的整個世界觀已經(jīng)龐大、復雜了很多了,我也是希望自己年齡能力各方面都更成熟一些的時候能交出不一樣的作品。
現(xiàn)在又重新投入寫作,我覺得自己的文字會更成熟,心態(tài)會更穩(wěn)定。以前年少時會有更多比較不穩(wěn)定,甚至瘋狂的情感表達。但是現(xiàn)在會比較內斂,也去掉很多以前常常被大家提到的郭敬明標簽式的東西,比如華麗的辭藻、繁瑣的描寫,現(xiàn)在文字風格也漸漸歸向直白有力的表達。
澎湃新聞:電影現(xiàn)在有很多爭議,有很多罵聲不是針對電影本身而是針對你個人的。對于這種“郭敬明的原罪”,你會覺得委屈嗎?
郭敬明: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任何人身上,沒有人會不覺得委屈吧?但是這種事你遇到了太多次之后,你也只能漸漸習慣了。而且我本身不是一個愿意去做過多辯解的人,我只能好好做自己的工作,把每部小說、每部電影都盡目前最大的努力做好,希望每次都是比之前有進步的,設置一些目標都盡力去達成。外界的評判,輿論,或者社會的風氣,很難順著你的意愿去改變。后來我也不太放在心上。
澎湃新聞:和你合作的團隊,其實也背負了這一部分的負能量,是不是對于他們來說也有些不公平?
郭敬明:如果真的抱有這樣的心態(tài),因為不喜歡我個人而覺得整個團隊或者是跟我有關的作品都是垃圾,所有人都糟糕,那這樣的人本身也非常狹隘,那這兒可能不是我的問題,這個可能是他們需要去克服的問題。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