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碼標價敲詐勒索 國家市監(jiān)或立法整治“職業(yè)差評師”
- 來源:大風號
- 作者:央視網新聞
- 編輯:陶笛
“差評”對每一個經營者來說都意味著相當嚴厲的警告,有則改之乃人之常情,然而卻催生了一批特殊職業(yè)——“職業(yè)差評師”,嚴重擾亂合法正常經營業(yè)主的利益,最近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正在醞釀新法,以應對越發(fā)嚴重的“職業(yè)差評師”敲詐勒索違法行為。
據中國之聲報道:我們在電商平臺購物的時候,因為沒見過實物,一般都會將此前買家對商品的評價作為參考,當然賣家也非??粗剡@些評價,因為按照網店評分體系,一個差評帶來的“降分”,需要15-20個好評才能恢復。卻由此滋生了“職業(yè)差評師”這個新行業(yè),他們捏準了賣家害怕差評的心理,往往會索要商品價格幾倍的“賠償”。
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近日就《網絡交易監(jiān)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網絡交易經營者不得刪除用戶不利評價。負面評價不得刪除本意是塑造公開透明的評價體系,卻被“職業(yè)差評師”鉆了空子,如何塑造網絡營商環(huán)境?立法規(guī)制同時如何避免一刀切?
在深圳創(chuàng)業(yè)的網店賣家童先生主營電腦配件業(yè)務,生意火爆的同時,他發(fā)現自己的爆款商品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個別買家差評,但是當他提出退款退貨等解決辦法時,對方卻要求8888元的補償才肯刪除差評。
童先生表示,對方給出的差評理由完全是子虛烏有:“說你產品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他說你產品二手翻新,但是實際上我們賣的是全新的,我們也有合格的3C認證證書,我們也有進貨發(fā)票,那么他從哪一個點能判斷我們出來我們是二手翻新的?”
本著息事寧人的想法,童先生最后將這筆錢打給了對方,讓他沒想到的是過了半年,同樣的套路再次上演,這一次經過協(xié)商補償的價碼最終定在6999元,收到錢后買家刪除了差評。
兩次妥協(xié),并沒有帶來安寧,兩個月后類似的差評事件第三次上演,此時童先生注意到,給出差評的買家所使用的手機號碼竟然是同一個!而此前給差評的買家昵稱也有相似之處,于是童先生立即將信息報送電商平臺并報警。
在電商平臺技術協(xié)助下,深圳警方迅速展開偵查,并牽出了一個以差評師為職業(yè)的團伙,抓獲了曾某等7名利用差評敲詐勒索商家的犯罪嫌疑人,并查明該差評師團伙自2017年3月開始,利用同樣的方法敲詐勒索了多名經營電腦配件的商家,童某只是受害人之一。
2018年6月,深圳龍華法院對這一差評師團伙作出刑事判決:7名犯罪嫌疑人敲詐勒索罪成立,有期徒刑7個月至2年不等、并處以罰金。
隨后,阿里巴巴又對獲刑的7人提起民事訴訟,向該差評師團伙索賠70萬元。近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為被告的惡意差評行為擾亂了平臺正常經營秩序,損害平臺長期經營打造的電子商務營商環(huán)境,判決被告共計賠償阿里經濟損失8萬余元,律師費等合理支出4萬余元。阿里巴巴法務專家張譯文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民事訴訟的行為,能夠繼續(xù)擴大在先的刑事訴訟所產生的影響,提高違法成本。
專家:電商平臺需要彈性空間,對用戶評價設置更合理標準
對于嚴重損害網絡營商環(huán)境的惡意差評,究竟該如何治理?各大互聯(lián)網平臺都在各出奇招,致力于消除惡意差評的負面影響。比如,阿里幫助商家在遭遇惡意差評時能有效地進行投訴和舉報;豆瓣在遭遇惡意差評刷分的質疑后,也修改了評分機制,剔除惡意差評影響;美團為商家提供了投訴舉報按鈕,商家可以將疑似惡意差評提交給平臺進行處理。
可對于什么是惡意評價、惡意評價該如何處置?法律上一直沒有給出清晰的界定。不過,對于網絡評價的規(guī)范,我國法律一直在探索。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