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次聽說《戰(zhàn)地風云2042》取消了“兵種”設計的時候,我懷疑自己聽錯了。
你看,電子游戲里的“固有印象”,就是這么來的。當一套系統(tǒng)被沿用了數不清多少年后,大家就會把那些其實可以被“替代”的部分,誤認為你的核心,也許這些“替代案”無法被所有人接受,但能讓人看到更多可能性,總歸不是一件壞事。
上周五北京時間下午四點,我和大部分“豪華版”玩家一起,涌進EA的服務器,在幾段無所可謂的背景設定與“AI教學”后,正式為這場“近未來戰(zhàn)爭”,拉開了序幕。
對于那些“每年必玩”的老炮玩家,十有八九可能在上月的Bate測試時,就在心中對“2042”做出了自己的評價。雖然,總說測試版本并不能代表最終的成品表現,但實際上游戲的核心框架早已敲定。
當然,比起B(yǎng)測版本,正式版本中有了更多的游玩模式、地圖、以及專家可供選擇。雖然部分槍械和專家,還需要玩家依等級、游戲進度等進行逐一解鎖,但在游戲剛剛可以游玩的當下,光是這部分內容,也已經夠他們磨上好一陣子了,而更鑒于某些客觀因素的存在,能夠在這短短幾天里便將這些要素全部解鎖的人,也確實能用“肝帝”來形容。
而對于沒有親身參與Bate測試,或是對于本作仍不太了解的玩家,我在此也希望基于自己與身邊玩家的個人感受,簡單對于“2042”和過去作品的不同以及利弊,做一下簡單的分析和說明。
首先,就是開頭提到的去除“兵種”的設定。
在“2042”中,沒有了系列經典的“突擊兵”“偵察兵”“工程兵”等職能型單位劃分。取而代之的,是擁有具體身份背景和“固有技能”的“專家”。
在當前的游戲中,加上需要通過游戲等級解鎖的兩人,可供玩家選擇的專家人數為十人,他們各自不同類型的技能,從某種意義上會決定玩家的行為傾向。
在去除名為“兵種”的大框架后,所有角色都可以攜帶從反載具武器,到醫(yī)療包在內的所有補給,讓個人單排玩家對于團隊配合的“依存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這種體驗,聽上去可能不是那么“戰(zhàn)地”,但它對于當下的游戲環(huán)境來說,無疑是良性的。
眾所周知,“戰(zhàn)地”系列一直以來主打的,都是對于“戰(zhàn)場”概念的刻畫,為了讓玩家切身感受到這點,撇開那些“聲畫”效果的提升外,DICE最重視且在不斷嘗試的,便是戰(zhàn)場規(guī)模,以及玩家容納數的擴大。
而這些也是市場和玩家,最期待看到的。
在技術的利好下,本作再次擁有了歷代最大的地圖,最大可容納128人同時在一個戰(zhàn)場中存在,這個在前作基礎上翻了一番的巨大數字,便是應玩家要求帶來的最好升級,而從某種意義上也是決定了“去除兵種”的關鍵原因之一。
系列的經典模式“占點”,需要玩家在一張“環(huán)形”地圖中,圍繞固定資源進行搶奪,但“2042”過于巨大和隨性的地圖利用率,卻導致設計者無法永遠利用地形和建筑,對于玩家進行交火點引導。但經過“復合”式設計(無視兵種的裝備限制)的專家們,卻可以憑著他們各自獨特,卻又分工明確的技能,完美匹配上這套開放式的地圖邏輯,保證了無論什么時候,玩家都有多種策略可以選擇。
不過,最容易讓玩家感到“違和”的,反而不是這些在明面上的改動。
此前的B測中,有不少玩家都指出,本作的“TTK(Time To Kill)”似乎有所增長。雖然,官方并沒有對此作出額外說明,但體感上的東西,大概率不會騙人。
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假設,這種TTK的增長,是在結合“角色差異化”的設計改動后,產生的“副產品”呢?通常來說,以玩家可以重生為前提的游戲,會格外注意TTK的長度控制,但如果想讓玩家能夠在從“交戰(zhàn)”,到“一方死亡”這段時間中,展現出各個專家的獨特性,并做出更多策略性抉擇,這種TTK上的“妥協”,便不可避免。順便,還能從某種程度上,避免由于地圖面積過大,而帶來的“跑幾公里就為吃顆子彈”的尷尬局面。
和巨大的戰(zhàn)場面積相呼應的,是本作的另一大賣點,實時變化且會直接將影響到游戲的環(huán)境變化(包括,但不局限于天災)。
在“航天發(fā)射中心”地圖中,“火箭發(fā)射”的成功與否和席卷戰(zhàn)場的龍卷風,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不管是打擊到載具上的水滴,還是從玩家面前劈下的閃電,都讓人看到了DICE高超的技術水平,而當這些現象出現在其他場景中時,展現在玩家面前的視覺效果也會隨之變化。比如,當龍卷風進入沙漠區(qū)域,便會變化為徹底遮蔽戰(zhàn)場視線的沙暴,你的的確確能感覺到“天氣”這個概念,第一次對戰(zhàn)局產生了影響,配合游戲本就上乘的畫面與視覺特效,確實能給玩家?guī)硐喈敳诲e的臨場感(只要你的設備吃得消)。
但不論你喜歡與否,關于環(huán)境概念的應用,也就止步于此。它確實能讓你感到驚艷,但因為出現沒有固定規(guī)律,玩家很難針對其進行策略部署(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的),我也并沒有看到更多基于寒霜引擎的特性與天災產生化學反應,帶來點兒別的什么東西。我知道,這并不是什么重要的東西,但如果在風暴過后,戰(zhàn)場環(huán)境都會發(fā)生巨大改變,難道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嗎?
對不起,我知道DICE只是做不過來了。
此外,相比“戰(zhàn)地”系列的歷代作品,“2042”的另一項改動也讓我有些在意,那就是每局游戲后的最終結算畫面。
相比上面提到的游戲機制設計,或是更多軍迷們對于射擊手感的專業(yè)分析,“2042”的結算模式很少有人提及。實際上,其作出的改變,可遠遠比其他方面要來得有趣的多。
首先,是對于計分板概念的模糊化。盡管在游戲中,玩家可以清楚通過準心下的反饋字樣,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但在最終結算中卻變成了“擊殺與助攻”,計分板上最常見的“死亡數”,更是無處可尋。
再來是無論玩家是否做出了貢獻,都會被系統(tǒng)強行賦予的“頭銜”。雖然看不到的最終計分板,但玩家還是可以看到自己對小隊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只不過,這些“貢獻”并不一定真的讓人感到高興,如果你確實沒干啥,便會被系統(tǒng)扣上諸如“扔了最多手雷 1”這樣的尷尬頭銜。
這些改變的意圖,倒是非常明顯,就是消除玩家在對局之外的一切負面反饋。正如電子游戲需要新鮮血液一樣,現在的“戰(zhàn)地”系列,也到了接納新血液的時候,為此它們做的,除了上面那些游戲機制上的修改以外,就是對結算時,“K/D(Kill/Dead)”概念本身的更改,這種改動,最終成就了現在成品版中,“就算游戲本身有輸贏,玩家卻沒有對錯”的局面。
我知道,這種表示模板讓一路跌跌撞撞過來的老玩家們,感到非常不爽。但也確實讓新手或者菜鳥玩家們,可以松一口氣。說這一切都是為了當前市場,做出的“妥協”,也確實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你看過宣發(fā)階段,那支“過去”“現在”“未來”士兵們混戰(zhàn)的沙雕宣傳片,那你對“2042”中的“門戶模式”,應該也有所了解。
說實話,這也算是“2042”正式版給我最大的驚喜。
如果用通俗一點的說法,這個所謂的“門戶”,實際上就是戰(zhàn)地玩家們的“創(chuàng)意工坊”。它支持自由設定地圖、玩家以及游戲規(guī)則(包括你能想到的那些怪逼規(guī)則),但更重要的是,該模式還為系列的玩家們,提供了來自《戰(zhàn)地風云1942》《戰(zhàn)地風云:叛逆連隊》以及《戰(zhàn)地風云3》的模組與游戲系統(tǒng)。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從過去戰(zhàn)地中拿來的“模組”“系統(tǒng)”等,并不是簡簡單單地套了個皮而已,從槍械到角色的動作模組,都和原作極其相似。相對來說,只屬于“2042”的操作模式,比如臨時切換槍械配件、奔跑滑行,便無法做出。這些只屬于“戰(zhàn)地”系列的差異,在那些只有“想不到”的自定義模式下,產生了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化學反應”。
到此為止,你可能會覺得我是這次“2042”玩法改革的支持者,而實際上,可能也確實如此。但也有些不那么讓我覺得舒服的部分,我也希望在這里傳達給你們。
比如,本作在傳統(tǒng)的玩法和門戶模式外的另一個游玩模式——“危險地帶”,就讓我覺得有些不那么開心。如果要用當下最流行的說法,來介紹“危險地帶”的話,那么大概沒有比“逃離塔科夫Like”更合適的了。
是的,“危險地帶”于“2042”,就好像“火線風暴”(戰(zhàn)地5中的大逃殺模式)于“戰(zhàn)地5”,它們都是往“戰(zhàn)地”身上硬套當下的時髦元素,卻終究只停留在一切的表面。比起《逃離塔科夫》的局內外成長互通,所帶來的風險博弈,“2042”的回報與懲罰,都來得太淺顯。它更多時候,只像是讓玩家,從另一個視角來理解游戲的窗口。
當然,這些只是作為單排玩家,對于該模式的主觀印象,也許四名好友的組隊,能夠帶來更多的博弈與策略樂趣,但那些和我便沒什么關系了。
同時,“2042”的國語配音,也是讓我頭疼的一大問題。
“戰(zhàn)地”系列的首次全程中文配音,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其最后擺到玩家面前的東西,卻讓人笑得有點尷尬。
這種尷尬,倒也不是說水平上不行造成的。我愿意相信2042的配音團隊是專業(yè)的,但他們所用的臺詞腳本,著實讓我和2042年的世界規(guī)模武裝組織,想不到一起去……我是說,它們過于“接地氣”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臺詞包括:“小爺我”“喲呵呵”“二踢腳”,就算想要表現角色的個性,這些詞句也過于土味兒了,很容易就能將玩家從戰(zhàn)爭的沉浸感中剝離出去,留下的只有尷尬。
說了半天,《戰(zhàn)地風云2042》其實就是這樣集所有不那么“戰(zhàn)地”,但卻又合乎情理的改動,于一身的一款游戲。就像它去掉單人模式,改變兵種設計規(guī)律一樣,所有東西都在變得更娛樂化,同時也更加“年輕”。你大可以不去喜歡這些設計,但它們的“合理性”,卻不會因為主觀原因發(fā)生改變。
反正,該買的都會買,然后咱們可以再一起罵。
戰(zhàn)地2042
Battlefield 2042 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