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已經介紹過太多的肉鴿游戲,比如《小丑牌》《背包亂斗》《末日電涌》,它們無一例外都通過新穎的機制,為玩家?guī)砹藙ψ咂h的感官體驗。幾乎每個月的Steam市場,都會出現(xiàn)一款專注于創(chuàng)意的肉鴿作品。
不過,這也讓更模板化一些,或者說更“尋?!币恍┑淖髌?,反倒成了稀缺貨。以至于當我初次上手《狂星濫炸》時,這份可以被提煉的“尖塔Like”模板,竟讓我感到無比懷念。
也許,創(chuàng)新的概念確實引人入勝,但玩家偶爾也想回頭看看,去玩一些體系更加成熟,品質更加穩(wěn)定的作品。
倒不是說創(chuàng)新是一件壞事,而是跳脫傳統(tǒng)框架后的它們,還有著相當長的道路需要完善。而市場總是需要兩股勢力——傳統(tǒng)派與革新派。前者為玩家?guī)砀鷮嵉捏w驗,后者為市場探索未來的方向。
《狂星濫炸》毫無疑問是一款相對傳統(tǒng)的肉鴿卡牌,它的獎勵是土味三選一,它的關卡是線性爬塔,它有著約定俗成的3點法力水晶,它的玩法遵從于卡牌COMBO,你很容易就能從它身上找尋到前輩們的影子,甚至連游戲的玩法都不需要我做過多的介紹。
但如果了解這個工作室的玩家,就會知道《狂星濫炸》絕對不僅僅是一款“尖塔Like”那么簡單——因為,他們的上一部作品叫《迅狼疾步》,有著宛如渡邊信一郎動畫的公路片浪漫。
所以,虛構層與游戲性的統(tǒng)合,玩法內容以外的細節(jié)堆砌,才是《狂星濫炸》真正的亮點。
游戲中,玩家將扮演一名宇宙船長,在太空中上演一幕幕追逐戲碼,玩家的敵人也不再是奇形怪狀的怪物,而是一個個人格化的行星與恒星。
得益于此,《狂星濫炸》創(chuàng)造出了十分有趣的戰(zhàn)斗方式——將你的船員當作炮彈扔到星球上,不斷填滿這些星球的人口槽。一旦人口飽和,這些星球就會頭昏腦脹,在一回合內無法做出任何行動。
從游戲性來看,這就像是眩暈值。但從虛構層來看,這些蛆一樣密密麻麻的白色小人,也從視覺上反饋了玩家的所作所為,令虛構層與游戲性在此得到了高度統(tǒng)一。
先殖民再開炮的游戲玩法,也成了專屬于《狂星濫炸》的獨門武功。
當然,《狂星濫炸》并沒有完全摒棄傳統(tǒng)的玩法模式,它只是在不同的傷害牌間,獨立出了一套給敵人塞人口的特殊機制。
玩家完全可以走傳統(tǒng)肉鴿卡牌的流派,使用各類傷害牌讓敵人原地爆炸。但在人格化的星球面前,我更傾向于讓船員們爬遍全身,再一口氣將它們全部引爆的反派玩法。
別擔心,這并非某種官方推薦的獻祭邪典流,這些用來塞人口的生物不過是生化機器人,所以引爆起來也不會令玩家有任何的負罪感。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玩家瘋狂殖民的特色玩法,一些敵人也進化出了與之對應的反擊方式——一些行星可以吞掉身體上的生化人,從而獲得各式各樣的力量。
如果在面對擁有這種特殊能力的敵人時,玩家依舊不斷地往星球上扔出自己的手下,那也只會不斷增強對手的實力。
為此,更豐富的戰(zhàn)斗策略是流程中必要的手段。
比如融合卡牌,這是玩家持有的最強力的戰(zhàn)斗手段。
相比傳統(tǒng)卡牌游戲對融合素材的敷衍,《狂星濫炸》則會格外關注于虛構層的合理與否。比如,擠占人口的生化人加上疊護甲功能的破銅爛鐵,就可以融合成直接造成傷害的“大肉丸”。
從卡面來看,這就像是玩家硬搓了一發(fā)“地爆天星”,將混有生化人的石塊轟向了敵人。
盡管融合機制在卡牌界并不新鮮,但附著于虛構層的合理性,會令玩家被《狂星濫炸》的融合機制勾引出更多的興趣。游戲的流程中,每一張畫風奇特的卡牌總是會令我不禁聯(lián)想——如果將它們融合起來,我又會得到一張什么樣的卡牌?
而這也是《狂星濫炸》的另一大賣點,游戲為玩家提供了數百種不同的融合終端,數百種不同的融合素材。這些融合卡牌的卡面與效果,配合上與虛構層的統(tǒng)一,會讓玩家心甘情愿在宇宙中探索,嘗試不同卡牌之間的聯(lián)動COMBO。
不過,這也造就了游戲兩極分化的體驗——繁多的融合卡牌會拓寬游戲流程的潛力,但游戲中的融合卡牌必須經過融合,才會揭示自己的面貌。
換句話說,玩家至少需要進行一次不計后果的嘗試,才能得到一張可能有用,也可能完全沒用的終端卡牌。而這樣的代價在肉鴿卡牌中可能顯得異常沉重,一次糟糕的選牌就可能會在高難度中將整盤戰(zhàn)局葬送。
就像前陣子大火的《背包亂斗》,它同樣強調融合帶來的豐富玩法,也同樣將融合路線全部隱藏。而這,也成了游戲的主要槽點之一——如果屏幕前的玩家是你,是愿意選擇一張潛力已知的卡牌來鞏固實力,還是挑選一張從未見過的卡牌,期待融合后的產物?
前者會讓玩家不斷重復于同一種選擇,無法嘗試新的套路。后者則代表了完全無法掌控的結果,可能這一整盤游戲都會淪為沉沒成本,就只為了滿足玩家的好奇心。
所以,《狂星濫炸》的時間投入可能會比大部分同類游戲都要高,玩家不僅需要解鎖特殊卡牌,還需要一一嘗試它們與不同卡牌的融合產物,才能將游戲隱藏的內容盡數揭示。直到玩家完全掌握了游戲中的每一個隱藏內容,完整的游戲流程才會對玩家正式開放。
好的一面是,游戲提供了足夠多且足夠豐富的內容供玩家嘗試;壞的一面是,擁有這種耐心的玩家,總是少數中的少數。
為了能讓玩家沉迷其中,《狂星濫炸》嘗試了許多的特殊設計,比如虛構層的完善構建,比如劇情端的流暢演繹,再比如視覺上的直觀感受。
游戲中,幾乎每一個巨型敵人都不僅僅是放大了自己的身形,玩家操控角色的身形也會有相對應的調整。
比如在面對最終BOSS時,玩家?guī)缀蹩s小成了一粒宇宙中的沙礫,這實在太有趣了。
盡管這些細節(jié)上的展示,并不會對游戲的玩法端有直接影響,但《狂星濫炸》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展示著游戲性以外的浪漫。工作室的上一部作品《迅狼疾步》亦是如此,它們都對擁有著特殊電波的玩家,存在著超乎尋常的吸引力。
《狂星濫炸》是一款異常成熟的肉鴿卡牌,這得益于市面上體系足夠完善的商業(yè)模板。
比如擬人化的星球早在《地球:進化》中就已經出現(xiàn),融合機制也是《未元物質》玩得更花,引入劇情的玩法也在《欺詐之地》等作品中有所演繹,但太空題材以及與虛構層的高度統(tǒng)一,《狂星濫炸》是獨一份。
這讓游戲的趣味并不完全建立在推陳出新,而是展現(xiàn)在對現(xiàn)有模板的科學利用。它是傳統(tǒng)派肉鴿卡牌對現(xiàn)有內容的再一次鞏固,所以受眾也理所應當是那些更“尋?!钡娜怿澘ㄅ茡碥O。
游戲有著一份獨一無二的機制樂趣,但它的大框架也可能對部分玩家來說有些太過老套,這之中的取舍就全看玩家當下的游玩需求。
MEG Vision 幻影 X15TH-285KN508NNIEN
Z890系列
英特爾酷睿Ultra 9 285K
微星 RTX5070Ti 16G GAMING TRIO OC PLUS
DDR5 48G 7200MHz(24G*2)
2TB M.2 PCIe5.0 NVMe Gen5 讀速10000MB/s
微星 MPG 322URX QD-OLED
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