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時事焦點 > 新聞詳情

人工智能或將毀滅人類?想法夸張但須持謹慎態(tài)度

時間:2015-09-17 09:11:33
  •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 作者:Sophie周
  • 編輯:Sophie

類人猿機器人RonoSimian看上去很像一只機器猴子,可以變換不同姿勢。

然而,誰也無法預料未來的科技進步節(jié)奏,因為誰也無法保證全球每一個角落的每一位科學家都能持同樣負責謹慎的態(tài)度。

一些研究人員擔心,隨著我們逐漸交付更多任務給科技,機器人會慢慢蠶食我們的統(tǒng)治權。

北京時間9月17日消息,據(jù)國外媒體報道,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fā)展,人們開始擔憂人工智能或將令人類滅亡。不過,科學家認為人工智能無法具備與人類智能的對等性,但同時表示在人工智能的發(fā)明和應用問題上,應該持負責謹慎態(tài)度,并且應該致力于研究針對人工智能危險性的防范措施。

好萊塢大片中彰顯的人工智能,令人們開始擔憂人類未來會被更智能的機器人所統(tǒng)治,甚或消滅。而史蒂芬-霍金有關人工智能或使人類滅亡的論斷,以及企業(yè)巨鱷埃隆-馬斯克關于“創(chuàng)造人工智能就像召喚魔鬼”的言論,無疑令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擔憂雪上加霜。這么說來,難道人類注定無法避免被計算機所征服?

有關人工智能話題這個熱門話題,我們有必要進行一次深入探討,了解人工智能的優(yōu)劣勢。首先,人工智能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谷歌搜索背后運用的計算,或者快速瀏覽亞馬遜網(wǎng)站,計算機軟件一直在學習如何快速有效地作出反應。在人們眼中,這種程度的人工智能“局限大”且“能力弱”,因為它只能在發(fā)明者給定的框架內運作。相比之下,“局限小”或者“能力強”的人工智能意味著,果斷執(zhí)行違背發(fā)明者意愿的任務,這種人工智能不會“思考”,但是能夠臨場發(fā)揮。然而,目前還不存在這種意義上的人工智能,因為在模擬人腦運作或從零開始構筑自主處理能力方面還困難重重,更不用說創(chuàng)造一個擁有自我意識和思想的機器人。

為了真實探究人工智能現(xiàn)狀,記者參觀了美國宇航局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那的噴氣推進實驗室,觀看工程師研制全球最智能機器人的過程。他們對記者提出的有關人類會被機器人軍隊接管的想法付之一笑。類人猿機器人RonoSimian的項目負責人布雷特-肯尼迪表示:“我從不擔心智能機器人。”類人猿機器人RonoSimian屬于令人類擔憂的機器人版本,它看上去很像一只機器猴子,借助眾多輪子可以變換不同姿勢,如站立、爬行,或者打滾。RonoSimian的設計初衷是,趕赴人類難以進入的危險災害區(qū),如倒塌的建筑物或者被毀的核反應堆執(zhí)行任務。它身上裝載有兩臺計算機,一臺用來控制身體中的傳感器,一臺用來控制身體活動。執(zhí)行任務時,RonoSimian可以執(zhí)行諸多任務,如駕駛汽車,關閉巨型閥門,它在美國國防部最近舉辦的機器人挑戰(zhàn)賽中榮獲第五名。

然而,RonoSimian的實際智力非常簡單。機器的確需要給定詳細參數(shù),才能準確執(zhí)行各類任務。布雷迪-肯尼迪身邊每天都圍繞著機器人,他表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不擔心也不指望機器人會跟人類一樣智能。我擁有一手資料,知道指令機器人執(zhí)行各種任務絕非易事。”同樣,英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人物,布里斯托機器人實驗室的阿蘭-溫菲爾德教授也表示支持這一觀點。溫菲爾德教授表示:“我一直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有關未來超級智能機器人會接管人類統(tǒng)治地球的論點實在是過于夸張。”

不過,溫菲爾德教授承認,人類應該謹慎對待人工智能的發(fā)明和應用。在全球1000位簽署呼吁“禁止在武器中應用人工智能”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中,他是其中之一。他指出:“機器人和智能系統(tǒng)的研究開發(fā),必須遵循極高的安全標準,因為我們需要安全的洗衣機、汽車和飛機。”然而,誰也無法預料未來的科技進步節(jié)奏,因為誰也無法保證全球每一個角落的每一位科學家都能持同樣負責謹慎的態(tài)度。因此,在人工智能研發(fā)領域,的確存在不安定因素。

人工智能安全與否的一個至關重要里程碑就是人機對等,即“人工普通智能”??茖W家正在努力研究評估,機器人何時會與人類一樣擁有對等智能,以及這種對等對人類來說有何意義。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院院長尼克-博斯特羅姆教授,在新書《超級智能》中對未來人工智能繼續(xù)發(fā)展所帶來的潛在風險,表示了深深的擔憂,并對此發(fā)出了警告。他援引了人工智能領域一些專家的最新調查成果。一項調查顯示,有50%的可能計算機將在2050年具備相當人類水平的智能;另一項調查顯示,有90%的可能在2075年機器人將具備與人類對等的智能。尼克-博斯特羅姆教授稱,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工智能支持者,因為借助人工智能可以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與新藥物等問題。

然而,博斯特羅姆教授指出:“你不能把人工智能簡單看作是一個很酷的工具,或者提高公司底線的小玩意兒。人工智能的確改變了人類的基本游戲規(guī)則,它是人類智能的最后一項發(fā)明,同時開啟了機器人智能的新時代。”他假想了一幅畫面,一個好奇的孩子拾起了一個沒有引爆的炸彈,并且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性。他表示:“也許這一天還為期很遠,但是我們真的像一個天真懵懂的孩子,完全沒有意識到我們目前創(chuàng)造的機器人的力量——這就是我們作為一個物種所處的現(xiàn)狀。”博斯特羅姆教授目前的研究項目得到了埃隆-馬斯克的資金贊助,旨在探尋研究一種確保安全的共享方法。

斯坦福大學教授杰瑞-卡普蘭在新書《人類不需要申請工作》中表示,機器人還可能有另一種隱蔽的接管形式,隨著我們習慣信任這些智能系統(tǒng),依賴它們進行交通、交友、定制新聞、保護財產、監(jiān)控環(huán)境、培育和準備食材、教育孩子,以及關愛長輩,最后必定會有某些風險。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能否及時有效地找到足夠的安全防護措施。

0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他們都在說 再看看
3DM自運營游戲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