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國無雙6 with 猛將傳》張遼與高順-高富帥與吊絲的斗爭
- 來源:LIAO0831
- 作者:Ghost
- 編輯:ChunTian

今天突發(fā)奇想,決定寫寫高順,也對比一下高順與張遼這兩員呂布麾下的猛將。
以下以《三國演義》為準,正史材料多來自《英雄記》。為什么以演義為準呢,是因為正史里呂布被殺之前張遼這個名字根本沒出現(xiàn)過?!度龂尽窂堖|傳也基本上是從投降曹操之后開始寫的。
以下截止到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曹操收張遼為止。
一、論為將資格,高順排位靠前。
“高順、張遼、臧霸、侯成巡海打糧未回?!保ǜ唔樑诺谝粋€)
“布曰:‘吾用火攻,可破伏兵?!肆絷悓m、高順守城?!保ù颂幩瓢凳靖唔樑盼粌H次于陳宮)
“且說袁術(shù)……使夾攻劉備。布喜,令高順領(lǐng)兵五萬襲玄德之后。”(考慮到呂布自己兵力在十萬左右,這里可說是委以重任。)
“高順引張遼擊關(guān)公寨,……關(guān)、張兩軍皆潰。”(這個“引”字應(yīng)意為“率領(lǐng)”。)
“留高順、張遼守小沛?!保ㄒ话闶桥琶壳暗臑橹鲗?,排名靠后的為副將)
“(袁術(shù)軍)第一路大將張勛居中,第二路上將橋蕤居左,第三路上將陳紀居右,第四路副將雷薄居左,第五路副將陳 蘭居右……(呂布軍)布乃分兵五路,高順引一軍進小沛,敵橋蕤;陳宮引一軍進沂都,敵陳紀;張遼、臧霸引一軍出瑯琊,敵雷薄;宋憲、魏續(xù)引一軍出碣石,敵陳蘭;呂布自引一軍出大道,敵張勛?!保ㄟ@里很清楚了,呂布自戰(zhàn)敵軍大將,高順、陳宮各戰(zhàn)一個敵軍上將,張遼、臧霸兩人戰(zhàn)個副將,宋憲、魏續(xù)兩人戰(zhàn)一個副將。)
后面的例子還很多。不難看出,呂布軍的結(jié)構(gòu):呂布為主帥,下來依次是陳宮、高順,然后是張遼、臧霸、宋憲、魏續(xù)、侯成、郝萌、曹性、成廉等為一級,并稱為八健將。
但是,到了演義的第十九回,有兩處張遼和高順的順序突然變了。
“布命張遼、高順:‘引三千軍馬……卻使你兩個送去。’” “布當先出城,張遼、高順跟著?!?/p>
這里演義未說明原因,如果參考《英雄記》的說法,這時呂布已經(jīng)開始疏遠高順并奪高順兵權(quán)了,可能高順的排名降低了。當然,不好將演義和《三國志》、《英雄記》放在一起討論,這里僅僅是做個旁注。
二、論武藝和打仗,兩人應(yīng)當不相伯仲。
看看高順的表現(xiàn):
“高順方引軍到,殺將入來。曹操自引軍馬來迎,正逢高順,三軍混戰(zhàn)、將及天明,正西鼓聲大震,人報呂布自引救軍來了。操棄寨而走?!?/p>
這是第一次與曹操作戰(zhàn),打得曹操大敗,當然這不全是高順的功勞。
“韋趕到吊橋邊,高順亦攔擋不住,都退入城中去了?!?/p>
這是高順和典韋作戰(zhàn)。但是這里高順是詐敗,要引曹操進濮陽(“操若來,誘之入城,四門放火,外設(shè)伏兵”),因此不能說明什么。
“操急走南門,高順、侯成攔住。典韋怒目咬牙,沖殺出去。高順、侯成倒走出城?!?/p>
這里應(yīng)該是真的打不過典韋。當然,濮陽城的典韋是無敵狀態(tài)的。
“夏侯惇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zhàn)。離順迎敵。兩馬相交,戰(zhàn)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惇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惇不舍,亦繞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p>
這是說和夏侯惇戰(zhàn)四五十合而敗。當時是夏侯惇的巔峰狀態(tài)。
“……當先一將乃是張飛。高順出馬迎敵,不能取勝。布親自接戰(zhàn)。”
高順跟張飛也能打一些個回合然后并不是戰(zhàn)敗,未分勝敗之前呂布就接戰(zhàn)了。
“高順從背后趕來,麾軍齊上,曹兵大敗。夏侯淵救護其兄而走。呂虔、李典將敗軍退去濟北下寨。高順得勝,引軍回擊玄德?!?/p>
這是大敗夏侯兄弟。
“高順引張遼擊關(guān)公寨,……關(guān)、張兩軍皆潰?!?/p>
這是打敗關(guān)羽。
《英雄記》作為旁注:“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馀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p>
這里說的很清楚,高順為將者水平還是很高的。(順便說一下,《三國殺》里高順的技能【禁酒】和【陷陣】皆來自于此。)
張遼之前的表現(xiàn)卻乏善可陳,不如高順。雖然關(guān)羽曾說“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但并無力證。濮陽城中面對暴走典韋時,張遼也一樣毫無作為。統(tǒng)軍作戰(zhàn)能力上面,張遼至此毫無亮點。當然,張遼的輝煌是投降曹操之后。
三、論忠義,高順更勝一籌
我們來對比一下攻打劉備時高順和張遼的表現(xiàn),兩者發(fā)生在幾乎同一時間。
“高順軍至,玄德在敵樓上問曰:‘吾與奉先無隙,何故引兵至此?’順曰:‘你結(jié)連曹操,欲害吾主,今事已露,何不就縛!’言訖,便麾軍攻城?!?/p>
“次日,張遼引兵攻打西門。云長在城上謂之曰:‘公儀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賊?’張遼低頭不語。云長知此人有忠義之氣,更不以惡言相加,亦不出戰(zhàn)。遼引兵退至東門,張飛便出迎戰(zhàn)。早有人報知關(guān)公。關(guān)公急來東門看時,只見張飛方出城,張遼軍已退。飛欲追趕,關(guān)公急召入城。飛曰:‘彼懼而退,何不追之?!P(guān)公曰:‘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之,頗有自悔之心,故不與我等戰(zhàn)耳?!w乃悟,只令士卒堅守城門,更不出戰(zhàn)?!?/p>
這一段可以看出幾個關(guān)鍵點:
1)張遼的忠義是有問題的,別人罵他的主是賊,他不反駁,反而羞愧而走,不戰(zhàn)即退,真是豈有此理。反觀高順的回答有理有據(jù)(此前恰恰劉備暗通曹操的信件被陳宮逮?。?。關(guān)羽看到張遼不反駁,就“知此人有忠義之氣”,并不合理。
2)張遼的行動在此為日后關(guān)公出言相救埋下伏筆。
3)張遼儀表堂堂,乃是一高富帥。這是小說里任何主角光環(huán)類角色獲救的關(guān)鍵。(反觀高順,沒有外貌描寫,三國演義中除了一次叫罵之外沒有臺詞,活脫脫的吊絲。順帶一提,《三國殺》里,高順戴一劊子手面具,是反派形象。)
4)關(guān)羽說“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乃是套話,用以穩(wěn)住張飛。他明明是第一次見張遼,也沒交過手,只是看人家外表帥氣,生了愛才之心(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說,有基情),根本不知對方武藝如何。張遼的名氣也沒大到能讓關(guān)羽知道他武藝有多高。
看看高順被俘后的表現(xiàn):
“須臾,眾擁高順至。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p>
看張遼表現(xiàn):
“遼曰:‘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操大怒曰:‘敗將安敢辱吾!’拔劍在手,親自來殺張遼?!?/p>
演義這里讓人感覺兩人在忠義的方面上表現(xiàn)基本上是同一水平的。而什么使曹操斬了高順而收了張遼呢?無非幾個原因:
1)張遼認識關(guān)羽,有關(guān)羽保舉。
2)張遼外型俊朗。
3)歷史上張遼主動請降(而不是演義所說被俘),演義不能忤逆正史,因此這里出現(xiàn)了矛盾(張遼先是慚愧居于呂布之下,又是在最后表現(xiàn)得很忠義)。
有人說,高順之所以死是因為劉關(guān)張都被他打敗過,因此沒人替他說話。這是有可能的。
其實我們仔細看看呂布手下的八健將就會發(fā)現(xiàn),成廉被樂進射死,郝萌被張飛活捉后斬首,曹性被夏侯惇剛烈至死,這三人是死了(正史中,郝萌謀反呂布被高順殺死)。沒死的,張遼、臧霸、宋憲、魏續(xù)、侯成全投降了。而三大主將,呂布、陳宮、高順則是都被斬首。
可見,與其說高順與張遼的殺與降是曹操對兩人賞識程度的區(qū)別,不如說是兩人級別的區(qū)別。用現(xiàn)代的標準來看,呂布、陳宮和高順是戰(zhàn)犯級別、張遼是士兵級別。千萬不要誤以為張遼是因為忠義才被放生的!
讓我們總結(jié)一下張遼與高順倳件給我們的啟示:
1)張遼是高富帥,高順是吊絲,所以張遼生,高順死。
2)張遼上面有人說話,高順無人說話,所以張遼生,高順死。
3)張遼早就歸降之心,而高順忠義,所以張遼生,高順死。
4)張遼靈活,高順剛直,所以張遼生,高順死。
5)在錯誤的陣營里爬得越高,當失敗來臨時摔得越慘,所以張遼生,高順死。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