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ROOT

2023-02-22

返回專欄首頁

作者:ROOT

評論:
商城特賣
無限機兵
鬼泣5
忍者明
看完后,我更加堅信漫威是在用AI拍電影

    本文涉及部分對《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電影的劇透,雖然我不認為有多少人真會去看它,但還是提前提醒你一句

    在同屬于MCU世界觀的美劇《女浩克》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劇情。

    最后一集里,女浩克珍妮弗打破第四面墻來到漫威影業(yè)的總部,在這里她見到了漫威影業(yè)的老大凱文——現(xiàn)實里漫威影業(yè)的總裁就叫凱文·費奇——結果發(fā)現(xiàn)對方其實是個AI機器人。之后女浩克向凱文提出,希望將《女浩克》制作成一部正經的律政喜劇,而非結尾必然要出現(xiàn)正反派決戰(zhàn)的傳統(tǒng)超英類型故事。并且,她還提到了漫威電影宇宙發(fā)展這么多年,一直在遵從幾乎相同的故事套路,需要迎來一些改變。但凱文還是固執(zhí)己見,認為自己能打造出“接近完美的作品”,拒絕了珍尼佛關于續(xù)集的建議,并指責她破壞了其設計得扣人心弦的大結局。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這段劇情的有趣之處在于,如果你是一個平時不怎么看漫威電影和劇集的觀眾,可能會覺得這種打破第四面墻的設定和敢于自黑的勇氣,非常有趣。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漫威影視劇的老觀眾,那么這段看似詼諧幽默的處理,在我們看來就是漫威現(xiàn)階段擺爛的最好證明。尤其在你看完漫威電影第四階段的所有作品,和最近剛剛在國內上映的《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后,對這段劇情中“AI寫劇本”的玩笑話,你也會愈發(fā)篤定地認為,漫威其實并沒有在開玩笑,他們現(xiàn)在可能真的在用類似ChatGPT這樣的人工智能寫劇本,甚至指導演員拍電影。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國內平臺上不乏將《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諷刺為AI劇本的評論

    因為一些原因,此前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的幾乎全部作品都無緣內地市場,直到今年漫威重回內地院線,觀眾才等來了早已在國外上映大半年的第四階段收官作《黑豹2》,以及幾乎與國外同步上映的《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考慮到《黑豹2》因為提前上線了迪士尼自家的流媒體平臺,所以我們今天暫且只把《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作為討論的焦點——當然,之后也會說到一些《黑豹2》的問題——來聊一聊這部漫威重回大陸后首次海內外同步上映的電影,以及漫威電影宇宙第五階段的開山作,是如何成為觀眾心目中AI拍電影的典范,又是如何折射出漫威在當下發(fā)展電影宇宙時暴露出的諸多問題的。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從個人實際的觀看體驗來說,我認為《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之所以會讓觀眾產生一種類似AI寫劇本、拍電影的錯覺,核心在于它極其平淡且單調的敘事節(jié)奏和扁平毫無波瀾的角色塑造。這兩個問題貫穿了整部電影,也是我在看完后依舊無法理解導演意圖的根本原因。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老實說,在看《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前,我對“量子領域”這個漫威電影宇宙中的全新維度,確實充滿好奇。畢竟,早在之前的兩部“蟻人”系列電影里,漫威就已經多次提及了量子領域的撲朔迷離,并且還在《復仇者聯(lián)盟4:終局之戰(zhàn)》中,讓英雄們親身穿越量子通道,回到過去拯救了世界。有了這些前置故事做鋪墊,我本以為漫威能在“量子領域”這個概念上玩出一些科幻奇觀,比如類似《黑客帝國》里的數字世界,或者像《星球大戰(zhàn)》那樣有著類似原力、光劍等獨屬于系列的標志性元素出現(xiàn)。但事實證明,我還是太高看漫威了——漫威拍的從來都只是超英電影,而不是科幻片。指望他們能整出什么硬核科幻場景,那明顯還是我想多了。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漫威所打造的這個“量子領域”,雖然從概念上說是一個“擺脫了時間和空間規(guī)律”的獨立次元,但電影實際沒有從太多細節(jié)上去反應這些特點。它充其量就是《星球大戰(zhàn)》《星際迷航》這些電影中所描繪的外星世界翻版——你甚至可以說《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在一些場景、情節(jié)和人物塑造上,頻繁致敬了這些經典的科幻影視作品,但唯獨沒有做出自己的特色。

    你能在這里看到一些長相奇特的生物,也可以看到由征服者康所打造的宏偉帝國和復制人軍隊,但它們和你在《銀河護衛(wèi)隊》《雷神》等同屬漫威宇宙的作品中所看到的外太空文明,幾乎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qū)別。相比于前兩部“蟻人”系列電影中,觀眾可以看到的有趣微觀世界,以及皮姆粒子將各種物品放大縮小后所產生的有趣笑料,這次《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反倒在蟻人個人能力的呈現(xiàn)上,出現(xiàn)了退步。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而這種攤子鋪很大但做不出內容細節(jié)和創(chuàng)新的問題,在現(xiàn)階段的漫威電影里,也是相當常見了。就拿最近的《黑豹2》舉例,瓦坎達作為設定中地球上科技最發(fā)達的國家,理應擁有各種高科技武器和技術,但當它真正和其他文明爆發(fā)沖突時,決戰(zhàn)卻只派出了一艘沒啥用的大船和幾架小飛機,戰(zhàn)斗部分更是被做成了兩個原始非洲部落間的村頭械斗,導致觀感瞬間降下去不少。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觀感差還不是這些電影最主要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于,現(xiàn)階段的漫威,很明顯是想在傳統(tǒng)超英電影的拍攝模式基礎上,通過起用擅長不同類型風格的導演和編劇,嘗試改變漫威電影被人詬病“千篇一律”的問題,讓每一位超級英雄的故事都能體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性。于是,作為第四階段開篇的《黑寡婦》,有意被打造成一部間諜電影;《奇異博士2:瘋狂多元宇宙》找來了美劇“鬼玩人”系列的編劇山姆·雷米做導演,影片在很多段敘事中都融入了驚悚元素;《雷神4:愛與雷霆》延續(xù)了前一部《雷神3:諸神黃昏》頗受好評的喜劇風格,并且往其中塞入了更多讓人不明所以的搞笑段子,和最初兩部“雷神”系列電影的苦大仇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但這種風格化的處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動搖漫威超英電影的內核。它們還是那種無腦爆米花電影,不管你是間諜片、恐怖片還是科幻或喜劇,這些風格化的元素最終在成片里只能淪為配菜,故事的核心依舊是那套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理論,觀眾即便能接受電影的不同風格,但還是會對它們骨子里那套超英故事體系,產生強烈的審美疲勞。

    不過,《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相較之前那些失敗的第四階段作品,還是有一點可取之處的:它起碼把影片中的特效堆得很足,在電影院里不帶腦子的觀看過程,是可以讓你覺得值回票價的。無論是主角們剛進入量子領域時看到的各種奇特景觀和生物,還是之后大決戰(zhàn)時堪比《頭號玩家》《星球大戰(zhàn)》的混戰(zhàn)場面,雖然都是一鍋亂燉,但這次的特效確實要比之前第四階段的很多漫威電影好上不少,幾乎回歸到了《復仇者聯(lián)盟3:無限戰(zhàn)爭》前漫威電影的平均特效水準。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我印象比較深的一場戲,是蟻人斯科特為了取回康的飛船的動力核心,進入“可能性風暴”的劇情。大量蟻人分身的出現(xiàn),加上他們最終團結一心幫助斯科特取到核心的人海堆疊戰(zhàn)術,不光給觀眾呈現(xiàn)了一幕全片最重要的視覺奇觀,而且還恰到好處地點到了三部“蟻人”系列電影共同的主題——即便是再小的螞蟻,團結之后也能爆發(fā)巨大的力量。但可惜,全片唯一的劇情亮點,也僅僅就到此為止了。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當你拋開所有這些特效場面和為數不多的劇情亮點后,《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整體的故事框架就顯得異常單薄且俗套,敷衍得就像是用AI在寫劇本。你可以想象這樣一個畫面——你作為《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的編劇,坐在電腦前,打開ChatGPT命令它給你寫一份500字的《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劇情梗概。故事主要是用蟻人一家的冒險,引出反派征服者康,它必須發(fā)生在量子領域,內容中要有30%的家庭成員矛盾、30%的愛情戲和30%的原住民反抗強權統(tǒng)治的戲份。那么,最終AI就此給出的答案,或許就和目前《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的劇本成品相差無幾。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我試著讓AI寫了份《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的劇本大綱,結果的確和本片劇情主干大差不差

    當然,這些只是玩笑。我實際只是想表達,《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又是一部好似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標準漫威式超英電影。這些電影里的主角,無論具備什么樣的超能力,必然會在一段冒險中毫無緣由地給觀眾講上幾個段子,活躍氣氛。正反派也不需要有多么復雜的成長故事,總之碰面后先干一架再說。而主角又一定要在這一戰(zhàn)中落于下風,好讓之后再上演幾段來自家人或愛人的鼓勵戲碼。等到主角完成了成長蛻變,故事差不多就要迎來尾聲了。最后,主角只要靠著嘴炮或實力打贏反派,影片就能迎來美好的大團圓結局。

    可以說,這套超英故事的模板,漫威幾乎是從2008年的第一部《鋼鐵俠》開始,就一路用到了現(xiàn)在。之所以在最近幾年里才被批評得越來越頻繁,除了一方面是老觀眾對相同套路的故事產生了審美疲勞外,另一方面則是漫威本身在第四階段開始后,越來越不注重對故事邏輯、角色臺詞和行為動機的合理打磨,導致這些問題進一步暴露出影片劇本的平庸。雖然產出的影片數量越來越多,但質量卻下降明顯。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對此,《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就是個非常好的例子。它的故事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為了引出第五階段的大反派——征服者康,屬于為了那點醋而包頓餃子的作品。但影片實際最大的敗筆,恰恰就在于對康的錯誤塑造。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首先,不夸張地說,為了能引出這位第五階段的最終反派,影片在開始放映后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借眾多角色之口強調了康的可怕,為他的正式登場做足了鋪墊。結果等到他真的出現(xiàn)后,劇情卻又幾乎沒為他安排什么像樣的能力和足夠多的出場機會,導致康從頭到尾其實是一個相當憋屈且缺乏足夠壓迫感的反派角色。

    影片只交代了他做一切事的目的是逃出量子領域,但對他為何會被流放到量子領域,以及在那之前更早的遭遇,基本只是一筆帶過。此外,康的能力也被設計得相當隨意,除了一個類似“原力”的念力控制外,剩下的就是超英電影里再常見不過的“手炮”技能。作為整個第五階段的最終反派,康在本片中并沒有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壓迫感。

    而且,即便是在技能已經很拉的情況下,影片的多數時間里,康也幾乎也沒有幾次出場認真打架的機會。抓蟻人父女的任務,交給了手下魔多克;和蟻人初次交手時,他也沒有亮出什么強力的殺招,單靠著兩個技能就輕松打贏了蟻人和黃蜂女;到了最終決戰(zhàn)時,他甚至直接在基地“掛機”擺爛,看著自己的軍隊一點點被蟻人和反抗軍消滅;最后,好不容易決定親自出手了,不光沒有展現(xiàn)類似當年滅霸用無限手套以一敵多的實力,反而還被一群變異螞蟻按在地上瘋狂摩擦,丟盡了作為漫威第五階段最終反派的面子。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就這樣一個反派,劇情里還多次放狠話說自己看到過一切的結局,不知道殺過多少復仇者。結果觀眾看到結尾,腦海里還是只有一個大寫的問號,合著你擱那裝了半天,真實實力就這?

    也許有人會說,漫威電影宇宙第五階段最大的反派不是這個康,而是由無數康組成的“康之王朝”。那問題就又來了,影片在彩蛋里還專程提到,這個被蟻人一家殺死的康,是所有康里面最讓人頭疼的那個。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之后即便再來更多的康,對于地球的超級英雄們來說,實際也無法造成多大的威脅。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漫畫中的“康議會”,由來自不同時空的康構成

    當然,除了大反派康以外,影片對于其他角色的塑造,也都完全沒有展現(xiàn)出任何亮點,大家說到底都是純純的工具人——別問,問就是在為下一部漫威電影的劇情做鋪墊。

    于是,蟻人斯科特在這部屬于自己的電影里,沒有任何能力和心境上的成長。他所做的一切,無非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并引導她成長為下一代蟻人。這種“引導‘復二代’成長”的情節(jié)設計,讓凱西這個角色在本片中變得極為不討喜,更何況扮演她的演員——凱瑟琳·紐頓 ,幾乎從頭到尾都在用同一副表情演戲。說她是本片在選角上犯得最大失誤,或許毫不夸張。而除此之外,原本在《蟻人2》中擔任女主的二代黃蜂女,這次為了“捧”女兒,也不得不被劇情邊緣化,淪落到只能拿手炮到處打雜兵,完全沒有什么存在感。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一家三口的站位,決定了誰才是本片真正的主角

    而最讓人難以接受的,還是本片的另一大反派魔多克。在設定上,他是《蟻人》中的反派達倫在被打入量子領域后,改造而來的超級機器人,是康最重要的部下,在電影里也是他一路對蟻人父女窮追不舍。但到了影片結尾,他卻突然被凱西一句類似“做好人永遠不怕晚”的話,強行完成洗白。不光直接上去給康送了人頭,而且還在彌留之際,說出了那句相當滑稽的“我現(xiàn)在也是個復仇者了嗎?”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老實說,我無法理解漫威現(xiàn)在對“復仇者”這個名號的處理。即便是個反派,只要最后能成功洗白,都可以成為和之前在十幾部電影里拼死拼活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們一樣的復仇者?這未免有些太不符合邏輯且兒戲了。

    不過,漫威電影洗白反派,強拉新生代英雄的操作,對于觀眾來說早也是見怪不怪了。黑寡婦可以有自己獨立電影,但她必須帶上她的繼任者白寡婦一起行動;雷神索爾可以在死完幾乎所有他愛的人后,依舊當一個整天只會講無聊笑話的油膩中年人,但他最后還是得選擇原諒自己的對手,并將對方的女兒培養(yǎng)成下一代雷神;荷蘭弟的《蜘蛛俠:英雄無歸》,如果不是找來托比·馬奎爾和安德魯·加菲爾德這兩位老蜘蛛俠賣情懷,票房成績可能遠不會達到如今的高度;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的意外離世,的確讓《黑豹2》劇組的遭遇值得觀眾同情,但這也不意味著最終就該給觀眾呈現(xiàn)一段制作粗糙的村口械斗。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以上這些電影中出現(xiàn)的問題,還只是漫威第四階段整體走下坡路原因的冰山一角。不可否認,漫威電影現(xiàn)在的制作經費越來越足,請來的導演、編劇、演員也越來越大咖,但這些作品本身,卻是在越來越背離粉絲們最開始喜歡上漫威電影的初心。

    作為觀眾,我們可以理解漫威在老一代復仇者的演員們相繼合約到期后,所采取的一系列補救措施。無論是讓老帶新也好,直接推出新角色的電影或劇集也好,但你好歹也該給觀眾帶來一個水準合格的故事——畢竟,故事才是驅使觀眾去欣賞一部電影的核心動力,其次才是演員、特效這些附帶內容。

    但第四階段的漫威可能壓根沒有在意這些問題,仍舊盲目自信地以為,自己還能延續(xù)電影宇宙前十年的輝煌。結果就是,老一代的角色們被無情地拿來充當新角色上位的踏板,傷了老觀眾的心,自己又沒法好好沉下心來去打磨新角色的劇本,導致整個第四階段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的口碑,能再達到先前《復仇者聯(lián)盟4:終局之戰(zhàn)》的高度。到頭來,無論是新角色還是老角色,都只能淪為驅動漫威電影宇宙走向下一階段的工具人,但這種盲目的推進,又還能持續(xù)多久呢?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以前的漫威電影,雖然本質上也只是爆米花爽片,但好在多數作品都兼顧了基本的特效觀賞性和敘事流暢性。在此基礎上,通過二十多部電影串聯(lián)起的漫威電影宇宙前十年的故事,才讓影片中登場的超級英雄和他們的演員們,在觀眾腦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們會記得鋼鐵俠第一次在山洞里打造出自己的戰(zhàn)衣;記得美國隊長手舉盾牌自信地說出那句“我能這樣打一整天”;記得英雄們第一次因為理念不合而在機場大打出手;也記得鋼鐵俠在最后帶上無限手套打響響指前的那句“我是,鋼鐵俠”。

    《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評論:一部由AI創(chuàng)造的量子答辯

    這些記憶對于漫威電影的粉絲們來說,是珍貴的。但現(xiàn)在,它卻在被漫威自己親手一點點葬送掉。我們無法得知,這個過程還會持續(xù)多久,但起碼就目前這部剛上映的《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來說,漫威還是沒能從自己摔倒的這個坑里真正爬起來。

    3DM 評分:5.7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