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色暴力是原罪?盤點50大備受爭議的游戲
- 編輯:ChunTian
《輻射3》
爭議原因:沒有改名字的毒品以及日本核輻射
隨著分級制度的越來越嚴格,敢于踩上雷區(qū)的游戲也越來越少,不過,2008年萬眾期待的大作《輻射Ⅲ》還是不幸中招。由于游戲里的毒品內(nèi)容過于接近現(xiàn)實,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安,在澳大利亞,審查部門甚至拒絕為該游戲分級。
除了毒品之外,《輻射Ⅲ》還有其他的一些小麻煩,由于游戲的內(nèi)容是描寫的是核戰(zhàn)之后的世界,所以難免會有一些涉及到核武器的內(nèi)容。而在世界上唯一挨過核彈的國家日本,這樣的話題會很容易引發(fā)爭議。
《俠盜獵車4》
爭議原因:老問題:暴力和性,新問題:酒駕。
毫無疑問,GTA的每一款新作都會招致或大或小的非議,“暴力和性”是批評的主旋律。不過,在《俠盜獵車Ⅳ》中,酒駕成為新的爭議焦點。玩家可以在酒吧痛飲一番之后開車上路,此時畫面會出現(xiàn)模糊,汽車也變得飄飄然難于控制。為了體驗這種奇妙的感覺,每個玩家都不會放過在虛擬世界酒駕的機會。批評者稱游戲是在鼓勵酒駕,但事實上游戲只是把酒駕中那種“找不著北”的真實感覺告訴每個人,或許還能讓那些企圖在現(xiàn)實中嘗試酒駕的好奇鬼打消念頭。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覺得在眼前模糊,汽車無法控制的情況下,他還可以開車上路的話,那么顯然出問題的是這個人的腦袋,而不是GTA。
《電鋸驚魂》
爭議原因:酷刑的細節(jié)
電影電鋸驚魂至今已經(jīng)完成7部,每一部詳細的虐殺過程均會引發(fā)一波輿論浪潮。
與電影不同,游戲版《電鋸驚魂》的主角是大衛(wèi)·特普(David Tapp),一個一直苦苦追捕電鋸殺人狂Jigsaw的黑人警探。為了抓住Jigsaw,他已陷入偏執(zhí)的狀態(tài),并且因此痛失愛妻和好友。游戲中Jigsaw為了讓他學會珍惜他人將他關(guān)入一所瘋?cè)嗽?,而特普所要做的除了讓自己逃出生天外,還要把其他人也解救出來。
游戲最招人非議之處就是對酷刑細節(jié)的表現(xiàn)。以及伙伴死亡之后的慘狀。玩家解謎的過程也總是詭異而殘忍的,譬如拿取鑰匙的方式,有的是從塞滿針頭的抽水馬桶里撈取,有的是在劇毒的化學品桶里找到,更有甚者,在一個手術(shù)室場景里,玩家要解剖尸體,從死者的身體里找一把鑰匙,要是運氣不好的話,可能需要不止剖開一具尸體。
如果電影版的《電鋸驚魂》可能還有一點揭示人性陰暗面的積極意義的話,那么情節(jié)相對單薄得多的游戲更多是突出折磨的過程,忙于在殘缺不全的尸體、血跡斑斑的刑具和幽暗陰森的空間里解謎的玩家,恐怕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Jigsaw老頭究竟為什么要設下這樣一個謎局。
《使命召喚:現(xiàn)代戰(zhàn)爭2》
爭議原因:恐怖分子的機場屠殺,以及莫須有的種族主義。
所謂“樹大招風”,當年創(chuàng)下銷量新記錄的MW2被批評者們挑錯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主要的非議來自于一個任務,玩家扮演反恐行動中的無間道特工,參與了恐怖分子們在俄羅斯機場的一次屠殺行動。為了取得恐怖分子的信任,玩家要射殺無辜的平民來證明自己。
當然,玩家可以選擇跳過這一任務,或者在任務中隨時中止而不會受到任何成績損失,相反即便參加了屠殺,也不會有額外的獎勵,可以說,游戲制作者把最大的選擇權(quán)留給了玩家,盡量避免扮演一個“教唆犯”的角色。游戲制作者稱,假如玩家選擇了加入任務,他們會親身感受到恐怖主義屠殺平民的殘忍,因此游戲的本意是積極的,但批評者們顯然不樂意接受這一說法。
《前線:戰(zhàn)爭燃料》
爭議原因:中國威脅論
這是西方游戲公司最愛用的題材之一,“紅色”永遠是他們反復強調(diào)的重點,這款游戲也如是說。游戲講述了20年后的世界,因為資源緊缺導致整個世界處于一個危機的邊緣,各個國家也因為能源大大出手,新的世界大戰(zhàn)也隨之展開,然后就是一貫的調(diào)子,西方國家由北約美國等組成的聯(lián)盟對抗前蘇聯(lián)以及中國所代表的“紅色聯(lián)盟”,作為一款制作精良的戰(zhàn)略游戲,情節(jié)不但粗糙乏味,更是老生常談其紅色威脅,完全就像是一款制作精美的蛋糕卻被裹了一層難看的外衣。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