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游戲雜談 > 新聞詳情

三國兩晉南北朝 時代的游戲聯(lián)想

時間:2010-11-12 16:11:46
  • 來源:大眾軟件—生鐵
  • 作者:batyeah
  • 編輯:ChunTian

    陳寅恪說:“凡屯聚堡塢而欲久支歲月的,最理想的地方,是既險阻而又可以耕種,有水泉灌溉之地。能具備這二個條件的,必為山頂平原及有溪澗水源之處。因此,當時遷到山勢險峻的地方去避難的人,亦復不少。蓋非此不足以阻胡馬的陵軼,盜賊的寇抄?!彼v到兩個典型的例子——庚袞的禹山塢和郗鑒的嶧山塢。

     庚袞的禹山塢是張漢肆掠陽翟時,庚袞帶領同族以及當?shù)乩习傩?,在禹山上依山而建的塢。當時人數(shù)不少,他提出“千人聚而不以一人為主,不散則亂”的觀點,被推舉為塢主。他們沿山壁險要處修塢墻,樹立藩障,又設置了工作分配、物資分配、器具收集等一整套管理制度。遇到賊兵來犯時,他帶領武裝起來的鄉(xiāng)民,很整齊地守住入口,但決不出擊,賊兵反復來過幾次,覺得沒有便宜可占,就撤退了。因為他管理得當,塢中“百姓安寧,未知戰(zhàn)守之事”。這個依山而建的塢,甚至不符合城堡的概念。

    郗鑒的嶧山塢也是依山而建的。嶧山是石山,中間有山洞,里面孔穴相通,敵人來了時想打沒法打,人都躲進山洞里,易守難攻,而敵人走了之后,百姓又都從洞穴里出來進行耕種等活動。據說此塢也有千余家人都在其中避難。

    庾袞后來離開禹山塢去了河內林慮山,這說明塢并非塢主所有,塢主對于塢中成員,只起督護作用,對耕種,打戰(zhàn),只負指揮之責——這恐怕也是當時塢中物資匱乏到僅夠生存、倒退為很原始的生存形態(tài)有關。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翻頁
0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他們都在說 再看看
3DM自運營游戲推薦 更多+